“希望成都大運會越辦越精彩!”8月1日,烏干達記者霍普將心愿牌掛在了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文化活動區的“許愿傘”下。這把來自瀘州的巨型油紙傘,在成都大運會賽事期間成為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的一大亮點。在網絡視頻平臺上,關于瀘州油紙傘亮相成都大運會的視頻總播放量超過500萬次,最高點贊量的一條網友評論這樣寫道:“瀘州文化在成都大運會上很出圈。”
媒體記者打卡“許愿傘”
(資料圖片)
分水油紙傘、瀘縣彩龍、納溪竹編、合江荔枝、瀘州單碗……從瀘州非遺到瀘州特產,從參與成都大運會的瀘州籍志愿者到國內技術官員,瀘州元素在成都大運會各賽事場館、主媒體中心、大運村等地接踵亮相,展現了“中國酒城·醉美瀘州——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把瀘州元素融入成都大運會,瀘州早在成都大運會開幕前就已做足準備。
5月15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界媒體大會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齊聚成都。當天,瀘州將非遺展品——分水油紙傘送到會場,分水油紙傘傳統制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畢原紳現場展示制作技藝,吸引眾多嘉賓圍觀。“油紙傘寓意美滿,以文化傳播的方式送祝福,瀘州很‘會’。”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郭天琪曾專程來瀘州拍攝分水油紙傘紀錄片,她表示,即便世界各國的文化存在差異性,但“祝福”是人類共通的情感表達。
畢六福展示油紙傘制作過程
成都大運會,同樣是瀘州元素的“主場”。
南非大學生運動員CRAIG Jordan Skye(克雷格·約旦·斯凱)首次到大運村東盟美術館逛展時,對瀘縣彩龍情有獨鐘。盤旋而上的彩龍,仿似騰空飛舞,氣勢十足。驚嘆之余,他頗有興致地聽志愿者講解這項非遺文化背后的故事。“我知道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代表著吉祥如意、英勇無畏。瀘州制作的彩龍看起來栩栩如生,讓我感受到了龍的威嚴和氣勢。”CRAIG Jordan Skye表示,希望借成都大運會了解更多中國傳統習俗,回到校園后,他將把瀘州彩龍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大運村東盟美術館雨壇彩龍作為主題藝術展“舞·龍躍飛天”版塊的主角,以懸掛的方式展現獨特的龍文化。
“用蝴蝶翅膀來作畫,簡直是奇思妙想!”在蝴蝶畫制作工藝非遺傳承人、瀘州城市宣傳官王世宏的藝術體驗課上,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贊美。王世宏以蝴蝶為原材料,選擇不同外形的蝶翅巧妙組合,手工繪制出龐統、張飛等三國人物的臉譜畫像。波蘭大學生運動員LUD WICZAK Piotr(路德·維克扎·彼得)酷愛藝術畫作,見過許多新奇的作品,蝴蝶畫令他眼前一亮。他告訴記者,蝴蝶畫創新獨特,其文化表達、傳承方式值得借鑒。
王世宏指導外國大學生運動員繪臉譜
如果說非遺、特產是展示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那一個個瀘州人和“新”瀘州人則是這座城市精氣神的最佳擔當。
成都大運會開幕前,瀘州青年楊健、林磊、王威、鄧自剛等作為火炬手傳遞“蓉火”,點燃運動激情,放飛青春夢想。開幕式上,162名在瀘高校志愿者擔任旗幟標兵、儀式標兵,歡迎八方來客。
賽場外,還有不少來自瀘州的大學生志愿者,在忙碌地接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參與到成都大運會中,就像在家里款待客人一樣。”在主媒體中心擔任比賽場記的瀘州籍大學生劉江玲為每場比賽的重要節點制作關鍵幀,方便剪輯視頻的媒體記者快速找到精彩鏡頭。正如她所言,辦好成都大運會是四川的榮譽,很自豪能為其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天府融媒·瀘州日報記者 郭建 許世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