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在西藏昌都丁青縣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有一片果蔬種植基地,這里便是瓜果飄香的丁青縣農業生態產業園,也正是這些現代化的大棚,默默守護著當地百姓的“菜籃子”。
農戶們在丁青縣農業生態產業園內采收辣椒
記者日前跟隨“團結村里看振興”天津媒體昌都采訪團走進產業園時,工作人員正在大棚里查看即將成熟的蜜瓜,“這是新引進的哈密瓜,今年是試種,效果好的話會大量投產。”園區負責人王燕在一旁介紹道。在另一個大棚里,村民索朗崗措正在和工友們一起采收當地百姓愛吃的辣椒。“我們同村伙伴在這里工作,我看他們干得好,三個月前也來了。之前在家里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現在一個月能賺3500元,我家也富裕了。”索朗崗措開心地對記者說。
農戶們在丁青縣農業生態產業園內采收辣椒
據天津援藏干部、丁青縣副縣長吳家海介紹,丁青縣海拔較高,主要種植青稞、油菜花等適合高原生長的農作物。而蔬菜瓜果以前大多要從外地運來,運輸成本很高。后來在天津舉辦的昌都招商引資和消費扶貧工作推介對接會上,天津企業挺身而出,協助北辰區政府對昌都市的投資支援,成立了丁青縣鼎農科技公司,在丁青縣協雄鄉農業生態產業園區,采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合作社的“津鵬模式”,開展果蔬、花卉種植、技術培訓等,打造產供銷產業鏈條,同時帶動了周邊不少村民就業、致富。
天津援建的丁青園區規劃中心展示當地產業優勢
丁青縣農業生態產業園二期建成投運后,已成為昌都市為數不多的全年生產果蔬基地,先后產出了黃瓜、西紅柿、豆角、茄子、白菜、辣椒等十余個品種的蔬菜。今年以來,大棚內所種植的黃瓜、西紅柿畝產量達到2.5萬斤以上,辣椒畝產量達到1.5萬斤以上,有力保障了廣大群眾的“菜籃子”。今年還種植了西瓜、蜜瓜、香瓜三類瓜果,借用高原晝夜溫差大、日照強的特點,打造高原無公害特色產品。目前園區產量不斷提升,加上市場對本地蔬菜的認可,園區由之前的扶貧產業,已慢慢轉變成了現在的致富產業。據了解,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丁青工作組進行實地調研,在天津市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前方指揮部和縣委縣政府指導下,丁青工作組組長、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馬博帶領援藏隊員和當地相關部門研討論證拿出文旅+農業的提升加力方案。目前方案正在進行項目評審,實施后將進一步帶動當地就業、增加農牧民群眾收入。(津云新聞編輯李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