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民主與法制網訊(□張霞 通訊員倪立民)“我原本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投訴,沒想到問題解決的這么快、這么好!”路某收到山東省濟南高新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金牌調解員潘慶文發給他的微信后,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原來,路某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不久,要求該企業為自己補繳6個月社會保險事項,卻沒料到該企業已在工商部門注銷。針對這一難題,潘慶文一方面找到原企業負責人開展協商調解工作,另一方面協調高新區審批、社保、稅務等部門爭取支持,僅用不到三天時間,就幫助路某成功辦理了社保補繳手續。
這是該調解中心實行“調裁審援會”一體化服務模式合力化解勞動爭議一個縮影。
“2022年以來,高新區已有2947起糾紛在仲裁審理之前,就得到妥善化解,調解成功率達到71.2%,協議履行率達到100%!” 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發展保障部副部長張源介紹說,近年來,調解中心積極創新維護和諧勞動關系的新途徑,努力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傾力打造“泉新全意”調解品牌。2022年,該調解中心榮獲“全國首批百家金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全省首批標準化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調裁審援會”一體化服務模式榮獲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制度創新成果案例。
能動解紛:積極作為贏得大力支持
“成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列支專項經費引入第三方社會力量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調解場所建設面積達400平方米、全力支持研發使用勞動爭議調解智慧服務平臺……”在談到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為調解中心辦的一件件實事時,張源副部長贊不絕口。近年來,高新區管委會經常聽取調解中心工作匯報,加強工作調研,及時研究解決勞動仲裁發展中遇到的現實難題。
面對這些矛盾,高新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以“協商調解”的方式將大量勞動爭議糾紛化解在仲裁之前,是高新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工作的一大特色。近年來,該調解中心每年受理的勞動爭議糾紛達5000多件。面對日益增多的勞動爭議糾紛,該調解中心及時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協商調解、提高解紛效能、積極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10多項服務高新區經濟發展的舉措,建立健全重大集體勞動爭議應急調處機制,在全國率先打造“調裁審援會”一體化服務和創新引入第三方等社會力量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化解新模式,有效化解大量涉勞動爭議糾紛,尤其為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提供“新解法”。
全鏈條解紛:“調裁審援會”一體化服務
2022年6月,王某等12名農民工與山東某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發生拖欠工資糾紛。立案后,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第一時間委派調解員、律師劉福平對這起爭議糾紛進行調解。了解情況后,劉福平多次將農民工代表與企業負責人約見至高新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幫助核對農民工報酬數額,并向企業講明拖欠農民工報酬的不利后果,同時向企業講明濟南市的惠企政策及疫情期間對企業的幫扶政策,幫助企業申請符合政策的補貼,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經多輪協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該建筑公司一次性付清拖欠12名農民工全部工資,農民工撤回仲裁申請。
“勞動爭議產生以后,調解是第一步。如果能調解成功,就可以減少大量社會行政資源的投入。”張源副部長介紹,高新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研發使用勞動爭議調解智慧服務平臺,調解中心通過勞動爭議調解智慧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接收案件,分配委托專業調解組織進行案前調解,調解成功進行仲裁審查確認,調解不成轉入仲裁處理。“調裁審援會”聚合了勞動爭議仲裁、法院、工會、司法等多部門力量,發揮了“1+1大于2”的效能。通過多部門協同聯動,實現勞動爭議“閉環式辦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