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3日訊(記者 朱潔琰)近日,【科創家智享沙龍】暨“走進零號灣合成生物學創新孵化基地”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經信委生物醫藥產業處、閔行區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上海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財聯社及《科創板日報》主辦。
上海閔行區科委副主任顧建平出席并致辭,閔行區經委生物醫藥產業推進科科長馬曉軍,南濱江公司總經理徐亞云,以及多個合成生物企業負責人和投資人士參加。
【資料圖】
上海閔行區科委副主任顧建平在致辭中表示,閔行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區之一,大零號灣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以及區內的生物醫藥企業等,希望能夠打造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策源地。他稱,大零號灣將從資金、資源等方面支持合成生物企業發展,期望未來合成生物的創新生態日漸完善。
南濱江公司總經理徐亞云則對大零號灣的創新創業環境進行了分享,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整合區內科技資源,以期為合成生物企業提供多渠道的創新創業服務。
在活動現場,《科創板日報》記者與多家投資機構一起參與了區內合成生物企業的路演,并將相關企業資料梳理成文,以供投資者了解。
迪贏生物
上海迪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迪贏生物”)是一家處于迅速發展期的合成生物學創新型高科技公司,公司致力于新一代核酸合成,是國內首家商業化完成超高通量DNA合成的企業。已獲得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火山石資本、巢生資本、和玉資本、博裕資本、翰森資本和字節跳動等的數億元級的投資。
公司核心創始團隊由在基因組學,合成生物學及核酸領域的科學家及有多年商業管理經驗的管理專家組成。公司首席科學家師詠勇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在基因組學、合成生物學領域深耕多年。
交弘生物
交弘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交弘生物”)于2021年4月成立,匯聚上海交通大學國內外知名專家,憑借在分子酶學領域的長期積淀和原創核心技術,建立分子診斷領域新型核酸檢測體系,形成集臨床診斷試劑盒、自動化診斷設備和關鍵原材料研發與生產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
公司開發了多項具有較高創新性和工業應用價值的診斷技術,其中兩大原創性基因編輯檢測技術:“A-STAR”低豐度核酸富集技術和“RADAR”核酸檢測技術,已申請多項發明專利,可廣泛應用在腫瘤精準診斷、流行性病毒核酸檢測、動植物疫病核酸檢測及食品安全等領域。
芯宿科技
上海芯宿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芯宿科技”)成立于2021年2月,是國內首家開發分子芯片式DNA合成技術的企業,致力于利用半導體技術賦能生物醫療產業。公司利用分子級的集成電路,在過往“生物芯片”(微流控與微機電系統,即MEMS)基礎上發展并實現“分子芯片”愿景。
芯宿科技近日宣布完成了超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加強研發及推動公司高通量DNA合成平臺建設。芯宿科技在本輪融資后,將從技術、平臺、生產、團隊、管線五大維度進一步深耕“半導體+分子芯片”。
天鶩科技
上海天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鶩科技”)成立于2021年9月,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醫藥產業,加速藥物的發現和開發,是一家以“AI+計算”為主導,自主高通量實驗協同閉環迭代進行創新藥物研發的服務平臺。公司目前已形成高頻迭代的“A(AI)-B(Biology)-C(Chemistry)”干濕實驗閉環,分子設計完成商業化落地,與多家藥企達成合作,預計2025年前完成不少于5種藥物基礎研發。
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藥學院教授洪亮創辦,洪亮教授同時兼任上海交通大學張江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重慶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
光玥生物
上海光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光玥生物”),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擁有全球領先合成生物技術的平臺型公司。
光玥生物基于超高通量自動化實驗平臺進行代謝重編程和高精度數據采集,結合生物計算和人工智能對菌株進行理性迭代,同時擁有傳統“異養”型工業合成生物技術平臺以及新一代的“自養”型光驅動合成生物技術兩大專有技術平臺,構建了極強的競爭壁壘。
上海市合成生物產業協會(籌)副秘書長王戴琦表示,將通過協會平臺整合政、商、產、學、研、資等產業發展要素,結合企業核心訴求,賦能企業在滬落地發展,并開展一系列的相關研討和活動。
(科創板日報記者 朱潔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