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失的她》值不值得買票觀看?
作為一部商業片,一部用來消遣的爆米花電影,我認為是值得進入電影院觀看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抱有很高的期待,試圖看到一部劇情嚴謹的推理懸疑劇,那還是等流媒體上映吧。
二、票價
關于票價,北京這邊統一在40~60元之間,隨場次時間、院線不同浮動。
以北京萬達為例:
IMAX票價元起,會員價;
普通廳元起,會員價。
IMAX和普通廳只差5塊錢,這擺明了是在有意控價。利用暑期檔,把普通廳的價格抬高了。
就我個人而言,IMAX票價49元,普通廳29元,是我認為比較合理的價格。當然,不同地域、不同院線還會有浮動。
三、第一印象(少量劇透)
觀影之前,我沒有看過《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失蹤之謎》《看不見的客人》《控方證人》《消失的愛人》以及一切類似的影片。我也不關心演員是誰。因此,反而能讓我更能以純粹的視角,給出第一印象。
影片的整體調性偏向于學院派,仿拍氣息濃厚。調色中規中矩,恰到好處的糖水味會讓普通觀眾感到舒適。
開篇節奏干凈利落,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主要人物一氣呵成。但是,隨后的過場片頭,音樂和空鏡結合的很差,沒有很好地營造出懸疑恐怖的氛圍。音樂做的太刻意,畫面顏色的反差用力過猛。敘事鏡頭的功力明顯不足,更像是大學生的畢業作品,略顯稚嫩。弄得懸而不疑,恐而不怖。?
另外一個堪稱災難的情節是飆車戲,剪輯和拍攝都要背鍋,但我覺得更多是執行的問題。能看出來劇組有自己的想法,想拍出精彩的內容。只不過對于兩個年輕的導演來說,這道題還是太難了,這也是中國電影工業需要進步的地方。最后的結果就是飆車戲搞得很跳脫,沒有暢快感,只有刻意制造的緊張和焦慮。唯一的高難度鏡頭,被強行使用,反而降低了觀影體驗。包括后來的反跟蹤,主角汽車的車漆突然就換了,卻沒交代劇情,也讓人疑惑。要不然就是被刪減過,要不然就是執行拍攝出了問題。
全片有2處恐怖元素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女二號的笑容,這個笑堪比《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結尾張子楓的笑容。
第二個是畸形秀。?
影片時長2個小時,節奏還算緊張。就是有太多的寫意慢鏡頭在拖時間,讓我覺得不耐煩。也顯得導演的敘事手段過于單一。
總的來說,影片成功地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相信看過的觀眾都會受到觸動。
我最受觸動的片段是男女主一起進籠子,然后男的關上籠門狠心離開,女的傷心赴死。海底下,沒有一句臺詞,顯得更壓抑、絕望。殘忍的行為就這么發生了,就這么不帶一絲感情的被鏡頭記錄下來,在觀眾面前播放。我當時什么都不想思考,也不想判斷什么,只是覺得最不受控制的那份感情被調動了。隨著男主逐漸離去,我的情緒也沉入海底。此刻,我完全被影片代入了,被吸引住了,只想靜靜地看下去。
好在結尾安排了“快樂結局”為觀眾“療傷”,讓低落的情緒得到平復。如果是第一次觀影,這份如同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是精神上的最大享受。和影院中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共同體味這份“情緒價值”也是值回票價的重要部分。
四、電影之外
這部電影就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沒必要過于糾結劇情硬傷和演員表演。
更重要的是影片反映出的3個問題:
1.富家女和窮小子,到底有沒有真愛?
現實生活里,有不少悲劇,例如“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韓國三星長公主和保安老公”。
也有不少爭氣的女婿,比如安踏掌門丁世忠,本身能力較強,接手岳父的公司后,更是將安踏做成上市企業。
更有“等級森嚴”的,比如“唐僧和女首富”。?
根據我有限的閱歷,窮小子和富家女的結合,也不是這么容易的。女方的家庭會對男方進行考察,沒錢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有本事、有上進心。富家女可能心思單純好騙,但是她的父母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
至于富家女和窮小子到底有沒有真愛?不能說沒有,但我的看法是消極的,愛情一旦摻雜了金錢就不可能純粹。戀愛是短暫、甜蜜,甚至有欺騙性的,而結婚意味著男女兩人會在最真實的狀態下渡過一天又一天,經濟上的不對等會在漫長的日子里制造無數矛盾。門當戶對才是愛情的最優解。
2.賭徒能不能相信?
答:不能。
3.陳思誠
《消失的她》自6月22日上映后,就負面爭議不斷。翻開評論,大多是情緒性的批判,苗頭直指陳思誠,這讓我一度以為他是導演。結果發現他的職責是監制和編劇,雖然也算半個導演,但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陳思誠是很會拍商業片,很會抓觀眾的導演,如果真是他操刀,影片會更老練,不會有那么多寫意的慢鏡頭。他在網絡上不討喜,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電影應該得到客觀的評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