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七年級男孩在“虎牙直播”平臺消費3萬多元,購買游戲裝備和打賞,起因卻是拿了媽媽的手機上網課。“停課不停學”,為何變成了“停課不停玩”?
調查發現,虎牙、斗魚等網絡平臺利用免費提供的上網課渠道,向未成年人推廣網絡游戲,企業為營銷不擇手段,“網課”變“網游”,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正常學習生活。
防疫期間,網課需求激增。中小學生批量涌入各大直播平臺,成為部分平臺運營者眼中的“肥肉”,不少娛樂類應用紛紛以公益名義開設免費網課模塊。然而,一打開直播平臺,首先彈出的卻是各種網游的興趣選項;在網課頁面中,也有大量精心包裝的游戲廣告不停閃現。中小學生在上課的同時,旁邊赫然顯示的是花花綠綠的游戲廣告,孩子們不受干擾的概率幾乎為零。輕者影響學生上課注意力,重者還有可能致使部分青少年走上沉迷游戲的歧路。
直播平臺追求商業利益本無可厚非,但若因此危害青少年成長,就徹底喪失了行業底線。防疫期間,極速擴容的市場為在線教育帶來發展機遇,互聯網平臺進駐這一領域本是商業嗅覺敏銳的體現。在線教育在平臺經營者眼中是“風口”,但不能忘記這是保證防疫期間青少年學習進度不受影響的重要手段,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填補監管空白,完善追責機制,才能根治無底線商業行為。2018年以來,教育部聯合多部門先后印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防疫期間,最高法出臺指導意見,支持退回未成年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的網絡打賞款項。政府花大氣力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保護青少年成長環境,直播平臺不能為一己私利,與之背道而馳。觸碰底線者,必須受到嚴懲。
全社會都應為青少年的成長共擔責任,莫讓網課變“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