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二成青少年有電子游戲成癮現象或風險
剛剛過去的6月,一條消息牽動著成千上萬個家庭的神經: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年初決定將游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已于6月19日起生效,游戲成癮這個備受矚目的問題,從此將寫入政府醫療體系。
“網癮離我們并不遙遠,就我國而言,青少年游戲成癮現象已經初步顯現。”作為一名長期研究青少年健康行為的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周華珍說,相比媒體時而曝出的網癮個案,她所調研的網癮現狀要 “廣泛得多”“直觀得多”。
最近,由她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成果之一《青少年成癮行為調研報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為網絡問卷調查數據分析》正式出爐。結果顯示,盡管我國大多數青少年每天玩游戲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但依然有18%的青少年玩電子網絡游戲超過“4~5小時”。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獨家專訪時,周華珍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判斷標準,我們通常認為,每周玩游戲超過5天、每天超過5小時就很可能成癮,也就是說,我國大約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經有電子游戲成癮現象或面臨著電子游戲成癮的風險。”
23.6%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戲 年級越高頻率越高
周華珍告訴記者,這份調研報告采用的調研指標,是“世界衛生組織-學齡兒童健康行為”項目組最新研發的2017/2018標準化通用國際調查問卷和測量指標體系,課題組選取了北京、湖北武漢、遼寧大連、遼寧岫巖縣4個城市及周邊郊區30所中小學的4991位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有75%的青少年玩過游戲,這其中,17.5%每周玩少于一天(指頻率,下同——記者注)的游戲,21.4%的青少年每周玩兩至三天的游戲,5.9%的青少年每周玩四至五天的游戲,17.7%的青少年每天都玩游戲。
周華珍說,從這一結果來看,我國青少年玩游戲的頻率大都處于一個較合理的范圍內,但其中頻率較高的部分也值得注意。稍加分析可見,每周至少玩4天游戲的青少年占到了23.6%。
報告還發現,男生玩游戲的頻率明顯高于女生,有23.6%的男生每周有兩至三天玩游戲,女生則是19.2%;而在“每周至少4天”的時間段上,男生占31.9%,遠高于女生的14.6%。周華珍說,該結果與以往研究一致,“這與男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好奇心較強以及性格因素都有關系”。
年級方面,隨著年級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戲頻率逐漸增高。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該階段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戲的比例高達31.8%。初中和小學這方面的比例分別是21.3%和16.9%。
周華珍說,青少年玩游戲頻率,主要和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便利性,一個監管性。隨著年齡的增大,年級的升高,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有更多同伴交往的需求,在學習、生活中更離不開電子產品。這時候,學校、老師和家長主觀上的監管相對有所放松,客觀上的監管難度也有所增加,孩子們玩游戲的可能性更大。
報告顯示,北京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戲的比例最高,達25.5%;遼寧大連其次,為25.2%;湖北武漢是21.6%;遼寧岫巖則是20.3%。每周玩兩至三天的比例也大致如此,北京最高,為24.2%;遼寧大連次之,20.7%;湖北武漢、遼寧岫巖分別是19.1%和19.4%。
周華珍告訴記者,之所以選取這幾個城市,主要是從城市類型、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來考慮,北京市是直轄市、武漢是省會城市、大連是非省會城市、岫巖是郊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不同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該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這次調研涉及11所示范學校、19所普通學校。按照學校類型,又可以分為24所公立學校、6所民辦學校,其中有5所職業高中。報告顯示,示范學校的青少年,玩游戲的頻率要低于非示范學校的青少年。職高的青少年玩游戲頻率較高,尤其是在“每周至少玩4天游戲”的比例上,高達42.4%。
5.5%青少年每天玩游戲超8小時 留守兒童高于非留守兒童
有意思的是,在玩游戲的頻率方面,和青少年是否為“留守兒童”、是否為“流動兒童”以及是否為“獨生子女”都并沒有太顯著相關。
但在玩游戲的時間方面,留守兒童就要高于非留守兒童了。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時”以及“每天玩6小時以上”這兩個時間段,留守兒童的比例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每天玩4~5小時”分別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時以上”分別是18.8%和8.2%。
周華珍說,青少年玩游戲的頻率主要與便利性、監管性有關,但玩游戲的時間則更側重于監管性這一因素。留守兒童身邊沒有家長監管,基本上就是放開了玩。
總體來看,每天玩游戲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青少年占51.1%,而玩游戲時間在“2~3小時”“4~5小時”“6~7小時”“8小時或更長”的青少年,分別占到31%、9.3%、3.2%、5.5%。
性別方面,男生玩游戲時間同樣明顯高于女生,尤其是在2~3小時的時間段上,男生的比例為34.7%,遠高于女生,而隨著年級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戲的時間也逐漸增多。
此外,示范學校青少年玩游戲的時間也低于非示范學校的青少年。職高青少年玩游戲的時間相比最多,在玩游戲時間超過6小時的比例上高達13.6%。而隨著家庭富裕程度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戲的時間逐漸減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張樹輝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和研究。他認為,中學階段的用網習慣,特別是游戲成癮,是導致大學期間學生沉迷網絡、影響課業的重要原因。從2009年起,他便和周華珍課題組開展合作,并在2010年發起了13個省市11~15歲青少年14920份調查,結果顯示,“周一到周五上網6小時或者以上”的學生占比僅為6.7%。
張樹輝告訴記者,兩份報告所采用指標有些變化,但依然具有參考價值,對比表明,我國青少年用網成癮行為有加劇的趨勢。
張樹輝說,這要分清孩子使用互聯網時究竟在干嘛——學習、交往,還是娛樂、購物?家長既要引導孩子正確使用互聯網,又要適當監管孩子使用網絡的時間和空間。從時間和空間維度引導和管理好孩子使用互聯網,這也是預防孩子沉迷網絡的一個方法。
41.3%青少年盡管知道上網過久有害也難以自拔
周華珍告訴記者,針對網癮行為,主要通過青少年的網絡使用心態加以測量,指標主要包括8個,分別是“擁有上網的強烈想法和沖動”“在使用電腦的時候良好情緒會不斷增加”“難以控制上網”“盡管知道上網過久的有害影響也難以停止使用電腦”“因為上網而放棄了其他興趣、娛樂或者社會活動”“使用電腦是逃避問題或者減輕不好情緒的方法之一”“為了掩蓋上網的程度而向家人和朋友說謊”“由于上網和父母或者老師發生過沖突”。
調研結果顯示,42%的青少年有上網的強烈想法和沖動;42.1%的青少年在使用電腦的時候良好情緒會不斷增加;41.3%的青少年盡管知道上網的有害影響也難以停止使用電腦;43.1%的青少年因為上網而放棄過興趣、娛樂或者社會活動;41.5%的青少年認為使用電腦是逃避問題或者減輕不好情緒的方法之一;40.9%的青少年為了掩蓋上網的程度而向家人和朋友說過謊;42.7%的青少年由于上網和父母或者老師發生過沖突;41%的青少年由于上網和父母或者老師發生過爭吵。
周華珍說,根據這些數據,我國有40%左右的青少年面臨著網絡成癮的潛在風險,網絡成癮問題已經成為危及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大隱患。“網絡社會的管理本來就難以把控,如果不能有效管控,網絡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將與日俱增。”她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