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購房群里,經常會出現類似這樣的“不用搖號直接認購”的房源信息。
自從4月初杭州出臺搖號細則,保證了購房者相對公平的購房環境,曾經在年初盛行一時、擾亂新房市場秩序的“號子費”和“茶水費”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然而,最近有不少讀者吐槽,手機上依然時不時收到類似這樣的廣告——“關系戶的房子,不用搖號,直接認購,開發商珍藏房源,數量有限錯過不再”。而打電話過去咨詢,這些所謂不用搖號的房源,仍然叫賣號子。
這些在搖號時代仍然明目張膽賣號子的,都是哪些房源?賣號子的又是哪些人?
已領出預售證的留存房源
想買得加一大筆錢
位于蕭山熱門板塊的J樓盤早已清盤,但仍有中介經紀人在兜售該樓盤的一手房房源。
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聯系上一位姓李的中介經紀人,表示想購買不需要搖號的存留房源,這位中介經紀人告訴記者:“還有118m2和138m2房源,如果要買需要在備案價的基礎上額外加7000元/m2,單價在近40000元/m2。”
此外,這位中介經紀人還推薦了閑林一熱盤的89m2房源,并明確表示可以按揭,但也需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
據悉,這些正在通過中介經紀人兜售的房源,大多是之前已經領出預售證但依舊囤積著的房源。
杭州本地人小王就在搖號政策出臺后的這段時間,買到了這樣一套開發商內部預留的房源。據小王透露,他買的是城北某熱門剛需樓盤的90m2房源,他購買的房子備案價不到10000元/m2,最終他是以15000元/m2左右的價格成交的。
“買這套房子前,對方就明確告訴我,備案價也就是10000元/m2的部分可以按揭,首付僅需要三成,但額外的5000元/m2必須一次性付清,最好以現金的形式。”小王告訴記者,買房當天,他因為無法一次性從銀行取大筆現金,對方要求額外支付的45萬元,15萬元他以現金形式給了一個中間人,而剩下的30萬元則讓他匯款到一個個人銀行賬戶。
付完這筆錢后,小王順利地簽訂了購房合同,并辦理了按揭,合同上顯示的總價僅80多萬元。小王說,幫他購房的那位中間人告訴他,去年以來該樓盤起碼賣出了近百套這樣的“內部房源”。
林先生最近看中了之江轉塘板塊某樓盤的內部房源。林先生說,這個樓盤是一個老盤,但實際上開發商手頭還有少量平層大戶型房源未售,自己正在想辦法托關系買這里的房子,不過據說現在這房子很俏,加上當年領預售證時的備案價比較低,現在市場價已經遠遠不止,因此需要另外支付一筆費用。
薛女士這段時間打算置換一套大戶型,跑了一圈后,看中了錢江世紀城某樓盤。雖然該樓盤已經領出全部房源的預售證,對外聲稱已經售罄,不過薛女士說,自己從內部人員那里了解到,其實房源還是有的,但要找關系買號。她這兩天正在四處托朋友幫忙問有沒有買到號子的渠道。“如果能保證買到這樓盤,付點號子費我也認了。”
“更名房”加價轉售
總價與搖號房源持平
事實上,這些中介經紀人兜售的無需搖號房源中,不論是樓盤在申領出預售證后沒有售罄或故意囤積的房源,還是房企內部人員通過職權之便以個人名義預訂的房源(也就是所謂的“更名房”),除了少數是公司授意的行為,也有的是個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可以說,只要是在公證搖號出臺前就已領出預售證的房源,就有可能出現在中介們的兜售名單上,因為搖號僅針對后續領出的預售證,對前面的這些房源很難監管。
某銷售代理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有的房企內部人員,尤其是有一定職級的,只需要繳納一小筆訂金甚至登記一個名字,就可以預留一套房源,對外則稱這些房源都已去化。等房價上漲后,再把這些房源交給中介經紀人去聯系買家,在原價的基礎上加價銷售給別人。”
這位業內人士還透露,在這條私人牟利的利益鏈中,中介經紀人只賺到一筆辛苦錢,比如購房者額外支付的30萬元中,中介人員只能賺3萬~5萬元。
如今要買到這些房子,需要額外加錢,最后的總價基本和搖號房源價格持平,但不用搖號,并且可以保證買到,因此有不少購房者愿意買單。
搖號“包中簽”?
這是騙局
除了中介們兜售的這些“更名房”,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針對新房搖號的廣告,比如“20萬搖××樓盤,包中簽,不中退錢”。前幾天,就有讀者向本報投訴,自己接到推銷電話,對方聲稱蕭山新街某樓盤5月中旬要開盤搖號,如果有購買意向,”可以包你搖中”。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事實上,這是一個典型的騙局。
杭州的搖號政策,是通過公證處現場搖號,使用的電腦硬件和軟件都是現場拆封,搖號結果都是隨機的。整個搖號過程無死角監控,最大限度地杜絕作弊,其公平、公正、透明都是接受現場多方人士監督的。因此基本可以排除會有影響搖號結果的因素存在。
這些所謂的“搖號包中簽”,真實情況就是騙子廣撒網引魚兒上鉤,如果購房者搖中了號,他們可以宣稱這是自己的功勞,將購房者預繳的所謂“搖號費用”據為己有;如果購房者沒有中簽,他們則可以宣稱,這次搖號人較多要等下次再想想辦法,可以將這筆錢退還給購房者。這種詐騙手段可以說是無本買賣,只是利用了購房者急于買房的心態。
之前,在杭州實施車牌搖號后就出現過類似的騙局。
本報目前已經接到了不少購房者對于這種詐騙的投訴和詢問,希望廣大購房者引起警惕,不要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