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風吹稻田千重浪,又到一年秋收時。8月28日,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千畝水稻核心區正式開鐮收割。收割機師傅夏滿意駕駛著收割機在種植大戶邵國東的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內往來穿梭,割稻、脫粒、碎稈等工序一氣呵成,沉甸甸的稻穗“變身”金燦燦的谷粒。
“我流轉了450畝土地,今天是水稻收割的第一天?!鄙蹏鴸|滿臉喜悅,今年的氣候好、光照足,病蟲害防治到位,稻谷飽滿度好于往年,今年的收成還算不錯,又是一個豐收年。
據邵國東介紹,今年的水稻從播種到收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和糧食不落地。“因為烘干條件有限,收割天數要根據烘干機產能決定,預計一個星期內收完?!鄙蹏鴸|說,今天預計可收割近百畝。
與現場忙碌收割場景遙相呼應的是,田間測產也田間同步進行。永豐村作為全省優質水稻主產區之一,是四川“天府糧倉”示范區核心樣板區,去年,永豐村水稻平均畝產1422斤,水稻總產量達800萬斤,創下新高。經過現場測評,今年畝產達863.4公斤。
今年,永豐村積極宣傳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政策,以3340畝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項目為抓手,通過農房騰退、林地整理、園地退出等措施,將全村耕地面積增加至6560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約6000畝。種糧大戶邵國東流轉的土地則全部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忠蘋 攝
除了增加耕地外,永豐村還通過科技賦能推動糧食增產。在育秧環節,永豐村投用水稻精準機插播種流水線,讓種糧大戶節約了40%的用種量,同時每畝預計增產30斤水稻。在大田插秧環節,永豐村投用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播種的秧苗南北透光、東西透風,深度、間距更加平均,不僅插秧質量好,而且返青成活快。
稻花香里說豐年。在永豐村,鄉村振興的新圖景無處不在。經過多年的探索,永豐村“永遠豐收”的暢想逐漸走向現實,永豐大米作為推動鄉村振興、農業富民的重要品牌,逐漸衍生出系列特色產品;同時以壯大集體經濟為主的電商銷售平臺,將包括永豐大米在內的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正是稻谷成熟季。站在永豐村內,一幅稻浪滾滾,稻粒飄香的豐收畫卷正徐徐展開。接下來,稻谷收割完成后,永豐村內的種植大戶們將種植蔬菜或中藥材,實行“稻菜”或“稻藥”方式,確保增加復種指數,提高經濟效益,推動鄉村振興。(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琴 楊鵬 陳博)
來源:眉山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