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撿書姑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源 | 撿書姑娘(ID:jianshu126)
笑死了!
年初才和王菲上演世紀牽手的謝霆鋒,竟然在上個月傳出要和前妻張柏芝“復合”的消息。
之所以會傳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新聞,僅僅是因為兩人同在澳洲。
7月中旬,謝霆鋒和大兒子Lucas在澳洲度假,被不少網友偶遇。
流出的照片中,16歲的Lucas身高直逼謝霆鋒,父子倆有說有笑,氣氛溫馨融洽。
幾天后,又有網友在澳洲偶遇了張柏芝,就有了所謂的“復合”傳言。
但這不過是無稽之言,張柏芝經紀人在網絡節目澄清,表示張柏芝只是隨家人去澳洲探親,更是直言“以后看到類似的報道,完全不用點開”。
同在澳洲的張柏芝謝霆鋒估計連面都沒見,這不前幾天謝霆鋒和Lucas已經結束澳洲之旅直接返港了。
返港當天,謝霆鋒穿著一身黑,帶著帽子酷酷的走在前面。
Lucas穿著白色長袖,背著雙肩包,推著行李車,跟著老爸后面。
到了機場門口,父子倆擁抱告別,各自上車離開。
謝霆鋒和Lucas的這一次同框之旅,在互聯網上也掀起了一波熱議。
夸贊父子倆顏值的——
認可張柏芝教育的——
在贊美之余,不乏批判的聲音。
“張柏芝帶了14年,他終于帶了三個星期?!?/p>
“兒子大了,他才出現?!?/p>
“養孩子跟偶爾帶出去玩是一碼事嗎?”
……
客觀的說,謝霆鋒張柏芝離婚11年了,兩個孩子跟隨母親生活。在鏡頭下,確實很少拍到謝霆鋒陪伴孩子。
但在鏡頭之外,誰也不知道謝霆鋒到底有沒有經常陪孩子。
單單沖著這點抨擊他,未免有失公允。
而且,從謝霆鋒和Lucas同游澳洲的照片也可以看出,父子倆的關系不錯,一點兒也不像長時間不見面的樣子。
不過也能夠理解網友們的憤怒點。
這種憤怒看似是對謝霆鋒多年不管孩子的指責,實則是對當下大多數爸爸在“育兒中隱身”的控訴。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啼笑皆非的新聞#全班43人家長會只來了7位爸爸#。
媽媽們戲稱,“簡直就是已婚婦女的姐妹聚會,一眼望去,來的全是媽”。
網友更是直接吐槽,家長會變成了媽開會。
說歸說,笑歸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事實。
大多數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基本都是“甩手掌柜”,萬事不管的那種。
家長會幾乎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更有甚者連孩子上幾年級都不知道。
大家可能覺得有些夸張,但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成龍曾在《魯豫有約》中,提及自己與兒子房祖名的故事。
工作繁忙的他,對于家庭常常顧及不上。
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想去接房祖名放學,但等到學校的人都走光了,他還是沒有等到房祖名出來。
直到司機打來電話,他才知道自己去的是小學,但當時房祖名,已經上中學了。
是不是有些離譜?
這是得有多忙,才能到這種程度?
即使爸爸們偶有照顧孩子,也呈現出各種不靠譜的現象。
諸如,帶著娃躺在摩托車上,一個不慎連車帶娃摔倒在地。
爸爸在一邊玩手機,孩子在一旁玩排泄物,持續了五分鐘爸爸才發現。
父女倆一起出門,短短兩分鐘,孩子身上就被叮了30多個包。
……
這些奇葩新聞,也讓大眾達成了一種共識——
爸爸帶娃,活著就好。
但明明是爸爸的不負責任,卻被玩笑化解,這是多么的諷刺。
不靠譜的帶娃背后,是爸爸們缺乏照顧孩子經驗的寫照。
而這種寫照的背后,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在作祟。
在大多數爸爸的認知中,照顧孩子是媽媽理所應當的職責,自己偶爾照顧是為了幫助媽媽減輕負擔。
他們卻忘記了,孩子是家庭的結晶,本就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照顧。
每每提到“爸爸在育兒中隱身”的話題,評論區總是少不了爸爸工作忙。
這樣的言論未免有些好笑。
曾經有主持人問鄧超:“你是一個明星,這么忙怎么陪伴孩子?”
鄧超直接回答:“我雖然很忙,但我有我的辦法!”
具體的辦法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社交平臺上透露出的細節看,鄧超確實做到了。
每次孩子的生日,他都不會缺席;
睡前陪小花妹妹打撲克;
被偶遇和等等在蹦床公園。
孫儷在微博也透露,鄧超這個爸爸真的可以。
在她出門拍戲的時候,鄧超在家照顧孩子。
小花妹妹的頭發長了,睡前要很松的扎一個麻花辮,但鄧超不會扎。
為了女兒,鄧超直接讓發型師買回來一個頭模,在家勤學苦練,最終扎的有模有樣。
臉書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曾是工作狂魔。
他說過一句特別有名的話:“別人睡覺了,我還在熬夜;別人下班了,我還在工作?!?/p>
但在孩子出生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他放下公司的業務,休起了陪產假,積極參與育兒。
給女兒換尿布、洗澡,帶她們去打疫苗;
陪女兒學擊劍,背著女兒健身;
參加家庭馬拉松,一家人一起狂奔……
事實證明,忙碌并不是爸爸在育兒中隱身的理由。
當然不可能完全排除,有些爸爸確實需要為了生計或者出于工作的性質,不可避免的缺席孩子成長。
但在工作之余,總能抽出點時間,在力所能及的范疇陪伴孩子,參與家庭活動。
輔導孩子作業,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孩子玩耍,節假日一家人出門旅游……
這些瑣碎的小事,并不會耗費多長時間,但能切實的提升親子之間的關系,維護家庭的和諧。
家庭分工的不同,必然導致了夫妻倆在職場和家庭上有所側重。
但這并不意味著,育兒全是媽媽的責任。
爸爸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育兒義務。
這種思維上的轉變,是每位爸爸都應該具有的。
不然久而久之,“隱身”的爸爸,收獲的可能就是破碎的家庭。
再者說,爸爸長時間的“隱身”,也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金牌調解》節目中,就有這么個案例:
一家三口,爸爸在外忙碌工作,只有周末回家,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問題。
媽媽肩負起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問題。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服管教,沉迷于網絡,不想去學校。
萬般無奈之下,媽媽希望爸爸能夠拿出威嚴管教孩子。
但當慣了甩手掌柜的爸爸,并不愿意當這個惡人,經常任由母子倆爭吵。
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叛逆,發展到只要媽媽一說他,就開始揪頭發、哭鬧、發瘋。
如果爸爸能夠在孩子不服媽媽管教的第一時間,就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也許孩子就不會長成如今這幅模樣。
看似無所謂的細節,都深遠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在電影《如父如子》中,有這么一段對話:
“有些工作是非我不可的?!?/p>
“為人父也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吧。”
希望“隱身”的父親們,都能夠明白“為人父”也是一生的事業。
唯有盡心盡力,才能有所成就。
- END -
* 作者:撿書姑娘,來源:撿書姑娘(ID:jianshu126),遇見更好的自己。每晚九點半,陪萬千女性,向上成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