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勢力、科技企業在汽車產業的融合與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核心也早已脫離了初期的續航比拼,500km續航以上的純電車型層出不窮,新的電池技術不斷涌現,更高級的智能化體驗不斷刷新消費者認知。
回歸產業邏輯,推動產業進步、平臺發展、產品迭代的,歸根結底是技術本身。也正因如此,在中國純電動汽車開荒階段即大舉投入的北汽藍谷,在行業二次轉型的當下,才更懂得如何推動技術向前,邁向新賽道。
面向未來的核心技術架構
新造車時代,核心技術層面,哪些必須是自主可控的,哪些可以產業鏈共創,哪些可以迭代開發,如何實現開源的通用性開發,都是考驗車企技術發展路線選擇的現實命題。
厚積薄發的北汽藍谷,便在中國品牌中率先實現了技術出海,其BE21平臺先后兩次實現關鍵技術知識產權面向海外的技術輸出,也借此給出了自己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答案。
北汽藍谷與麥格納的合作,賦予了極狐強大的整車平臺能力,不僅將麥格納全球知名的高端制造經驗灌注其中,并聯合開發了先進的IMC平臺架構,支持智能駕駛的全領域、全冗余設計的智能化系統,支持千兆以太網等智能化通訊系統,并將自身產品的真續航優勢、三電控制能力發揮到極致。
作為北汽藍谷與麥格納聯合打造的首款全冗余架構的電動平臺,BE21平臺以軟件定義汽車為開發理念,并將歐洲百年制造核心工藝與管理技術進行復刻,充分保障產品制造的世界級品質。同時,關鍵的動力系統、電池系統和電子電氣EE架構等部分,依托北汽新能源11年電動汽車發展經驗及技術積累,持續迭代開發而來。
該平臺的最大優勢在于其是一個全球通用的電動車平臺,也是全球首個商業搭載5G技術的架構,在當下5G發展的大趨勢下,平臺優勢不言而喻。
具體的技術優勢則體現在諸多方面。BE21平臺模塊化的底盤和車身結構支持2760-2900mm的軸距平臺,涵蓋A、B級多種車型產品線,滿足多樣化車身形式的開發需求。其可實現同級別整車零部件通用化率>55%,具備領先產品性能、縮短開發周期、開發成本低的優勢。
此外,該架構還預留了支持更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冗余,在底盤技術和整車功能安全可支持擴展。基于該平臺打造的極狐阿爾法T及阿爾法S車型,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續航性能、整車及三電安全等方面達到同類車型的領先水準。
推動關鍵技術領域的產業鏈共創
不僅如此,北汽藍谷還積極開展與科技企業、產業鏈龍頭企業的深度戰略合作,與華為共建“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開展智能互聯與智能駕駛領域的深度合作;與百度就新一代Robotaxi共享無人車平臺技術展開合作,并致力于共享無人車隊的商業化運營及模式創新;與寧德時代成立“1800伏特實驗室”專注電池技術的創新探索與應用等,進一步強化自身在智能化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
在電池系統領域,其圍繞壽命、安全、低溫、快換持續技術開發,全面提升電池系統產品競爭力,并在固態電池系統開發及搭載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在智能網聯領域,基于極狐阿爾法T項目完成全車OTA功能開發,并實現量產應用,掌握了整車OTA核心技術22項,覆蓋了云端、車端系統、車端部件、用戶終端。
同時,其在高集成、高安全、高能效的三電核心技術方面,已實現多項技術自主創新與突破, 2020年,其“電動汽車三電平臺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電控測試獲得ISO 26262-ASILD(最高等級)和ASPICE-II等國際認證。
目前,北汽藍谷正在通過構建“技術研發—零件開發—整車應用”的智能網聯全產業鏈,重點圍繞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執行技術展開自動駕駛技術攻關,努力實現全新一代電子電器架構更新迭代、基于軟件的基礎平臺開發、數字化核心應用層等電動車高端技術的自主可控。
無論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智能電動車開源技術平臺的打造,基于自身三電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開發,還是圍繞下一代智能網聯技術的持續研發等,北汽藍谷的一系列技術牌在推動企業轉型、賦能產品體驗等方面的驅動力,已成為其邁向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利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