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助力科研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轉化,也是四川大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主要職能之一。
成都贏銳科技有限公司是園區在孵企業之一,團隊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骨科醫生,以及曾供職于華為和英特爾的研發人員組成。成都贏銳科技有限公司CEO吳卓立介紹,2018年,團隊研發的項目——神經可視化微創手術導航系統代表四川大學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全國金獎,第二年,項目便入駐園區,進行科研成果轉化。
目前,該項目已形成一套神經可視化的微創手術模擬培訓系統,該系統運用領先算法,模擬微創手術培訓時的X光成像,并通過3D形式讓臨床醫生進行微創手術練習。
“該套設備可以讓臨床醫生快速掌握微創手術技術,降低醫生實際操作門檻。”他告訴記者,目前,該套設備已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落地,“從國內醫療體系來看,還沒有同類產品出現。”
吳卓立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來自內蒙古的他已在成都工作生活了10余年。在他看來,對于創業者而言,成都是一個“可靜可動”的城市。
“與北上廣深相比,成都沒有那么‘緊繃’,生活性價比更高。你想慢下來時,也可以慢下來享受生活。但這座城市也不僅僅只有慢生活。”吳卓立經??梢钥吹揭恍└咝录夹g企業和重點實驗室深夜燈火通明的景象,這些景象,讓他看到這座城市不斷向前奮進的腳步。
城市提供給創業者的,不僅僅是安逸的生活環境。他以入駐園區2年多來的經歷為例介紹,除了場地,園區還發放創新券用以抵扣企業所需的資源服務費用。同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還給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物聯網云平臺和互聯網+智能機器人研發及測試等需求服務。
園區
創新創業孵化鏈條 助力成都“雙創”
陳麗莉介紹,2016年,四川大學被批準成為首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四川大學科技園承擔了四川大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五大平臺之一的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平臺建設和運營,成為全國首個向雙創轉型升級的國家大學科技園。
四川大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運營兩年期間,累計孵化項目120余個,轉化科技成果40余項,獲得知識產權160多項,已構建集行政服務、科技中介服務、投融資服務、創新創業人才培育于一體的較為完備的服務體系,形成了“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
除了融合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過程中的轉化鏈、孵化鏈、產業鏈、資金鏈,充分挖掘四川大學和兄弟院校各學科領域的優秀學者、專家及校友資源,為成都“雙創”賦能外,四川大學科技園還與地方政府共建5000平方米的“四川大學·武侯區協同創新創業孵化器”,引導四川大學教師及科研團隊就地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園區首創“大學生創業操盤實踐”項目,指導四川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
“未來,我們將依托四川大學的科技、人才、信息優勢,持續聚焦高端人才和全球青年大學生創業企業孵化,以及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和公共創業服務,助力成都‘雙創’。”陳麗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