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兩會前夕,由鵬城實驗室牽頭承擔、規劃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項目5月13日正式啟動,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光網絡、多模態智慧網絡環境(PINE)及驗證應用示范、空天海覆蓋網綜合試驗示范等在內的6大試驗示范平臺覆蓋了當今網絡通信技術的關鍵領域。這是深圳在網絡通信領域推動應用基礎研究的一次行動,也是城市創新能級提升的一個信號。
在判斷地區創新能級的指標中,研發投入強度是重要參數。2021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左右,原始創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
如果按照未來5年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的發展目標,也意味著屆時深圳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2000億元。伴隨研發投入強度的穩步提升,如何釋放其背后的活力因子?
研發投入要遵循目標導向任務驅動
深圳市人大代表、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任馮圣中指出,研發投入要遵循目標導向、任務驅動。
“科學發現屬于自由探索,但技術創新一定是目標導向、任務驅動。”馮圣中認為,在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更要強調科研活動的組織性和計劃性。
馮圣中表示,深圳基礎研究要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一方面立足深圳,因為深圳有良好的產業環境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存在巨大的產業需求。與此同時,不能停留在僅滿足深圳本地發展需求,要更多地從國家戰略需求角度出發,布局科技計劃、科技項目。
重大科研平臺夯實基礎研究基座
今年4月20日,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等八大科研機構平臺舉行了集中入駐光明科學城的簽約啟動儀式。
馮圣中表示,超算作為信息社會的重要支撐,在基礎研究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他建議,深圳在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過程中,要重視發揮重大科研機構平臺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城市創新能級的提升,人才是主要承載者。馮圣中建議,引進基礎研究人才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圍繞發展核心需求按需引進,合法合規地做好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同時,盡快完善現有人才評估機制,摒棄簡單量化的計件式考核方式,以質量為先,建立對基礎研究人才的科學考核評估體系。
重點培育發展原創性“根技術”
深圳市政協委員劉丹寧建議要重點培育發展原創性“根技術”,加大高校、高端科研平臺和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根技術”特指那些能夠衍生并支撐一個或多個技術領域的顛覆性技術。劉丹寧呼吁建立原創性“根技術”的雷達搜索、掃描、識別體系與支持機制。同時,建立知識產權專利保護基金池,鼓勵原創技術在深圳申請專利并給予重獎,讓“根”技術真正在深圳落地生根。
深圳市人大代表、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黃源浩認為,當前深圳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仍比較突出,實施基礎研究夯基行動,將極大提升城市的創新引領力。
“深圳可以建設3D AI視覺技術研究院,由政府牽頭,行業龍頭企業、行業組織、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搶抓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機遇。”黃源浩研究的3D視覺感知技術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時代的關鍵基礎共性技術,他建議深圳在補全3D視覺感知技術產業鏈的基礎上重點做大做專芯片、傳感器等關鍵共性核心技術,扶持專業化特種工藝晶圓廠等攻堅項目,實現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
重視場景驅動研究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持續的研發投入勢必帶來科研成果的不斷涌現,是否有驅動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豐富應用場景,這也是檢驗城市創新能級的重要標志。
深圳市政協委員、碼隆科技CEO黃鼎隆在調研中發現,科技企業是技術攻關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深圳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在技術攻關層面,涌現出一大批創新成果和解決方案。但也面臨技術應用場景不足,技術和產品落地轉化環節尚無對應的政策措施等局面。
黃鼎隆建議從建立技術供給目錄、建立落地場景目錄、建立供需對接機制、優化政府投資項目采購管理辦法等方面支持科研成果的商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