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良好數字生態。 4月26日,數據安全法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正在制定中的該法,目的之一是建立健全數據安全協同治理體系。
在這一進程中,一種以“監管科技”為基礎概念和手段的數據治理模式,受到學界和業界的關注。
其中,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方案率先獲得各國金融行業的青睞。
據清華 x-lab 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鐘宏介紹,監管沙盒概念最早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于2015年提出。作為一個“安全空間”,在監管沙盒中的商業主體可以測試金融新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交付機制而不會因為存疑行為而引發通常監管。
中國的金融監管思路也借鑒這一思路。2018 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正式發布,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當將監管數據納入數據治理”。2020年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向社會公示2020年第一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標志著中國版監管沙盒進入監管層實操階段。
“放到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的宏觀視野內,這種模式既符合國際趨勢,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必將大有用武之地,有益于形成健康有序的數字生態。”鐘宏進一步解釋,針對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可以推廣數據要素監管沙盒模式,依托政府作為數據要素市場治理主體,形成以監管科技為引擎,多方共建的創新治理體系。
鐘宏解釋,政府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需要應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構建數據安全可信共享平臺,還要搭建數據開發利用的應用服務體系,同時推動數據交易市場發展,促進數據要素的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急需的創新型監管模式。
“總之,數據監管沙盒是應對未來數字世界治理的模式創新。但這種模式能生成何種生態,仍有待大膽的探索和深入的實踐來驗證效果。”鐘宏建議,其應成為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數據治理的核心方案。借此,可充分挖掘數據資產的價值,探索構建監管科技與數字經濟創新共生互促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