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時間賦予這塊土地的是一場徹底的蛻變:人潮擁擠的服裝批發市場,車來車往擁擠嘈雜的交通,大城市病在這個被稱為“動批”的服裝批發市場群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如今,舊址之上,這里呈現的卻是一座座嶄新的寫字樓,寬敞的中心廣場,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奇安信大廈、北礦金融大廈等給人帶來一種恍如隔世的錯覺。“金科新區”,這是蛻變后的“動批”,也是西城“騰籠換鳥”之后,以減量換高質量發展的名片所在。
“動批”重生
金融科技唱主角
故事可以從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的一幅雕塑作品說起。這座大廈位于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南側,寬敞、明亮是進入這座大廈之后最直觀的感受。二層是一條長達150米的星河長廊,10米挑高,干凈大氣的純白色調,設計風格科技感十足。長廊盡頭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名為“白澤迎溯”的創意雕塑作品,主體類似騰飛的獨角獸。
“白澤迎溯”訴說的,恰恰是這座標志性建筑乃至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據了解,這幅雕塑作品共用了5840米絲絨線,象征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從2004年到如今的5840天。而1000個衣架、2000個焊點,則象征著曾經在這里工作的3000余名商戶。這里的商戶便是曾經的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商戶,這里也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動批”。
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曾是“動批”的四達大廈,正對動物園,下接公交樞紐站。大廈整體規劃地上9層、地下2層,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自2003年建成以來,因擁有“動批”最核心位置,先后引入了金開利德、時尚天麗、惠通永源、特別特、信德時代5家服裝批發市場,成為當時市場最多、體量最大的樓宇。
“動批”承載了特定時期的歷史使命,但也因服裝批發而失去了首都核心區功能,一如四達大廈,轉型勢在必得。2017年11月30日,隨著東鼎服裝批發市場的正式閉市,“動批”疏解騰退工作完成。如今,這里憑借著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有了新的定位——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示范區核心區。
今年2月底,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核心區亮相,12個服裝市場變身8棟高端商務樓宇,吸引高精尖企業入駐。而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也順利地成為了金科新區核心區的標志性建筑。作為承載金融科技“國家隊”“獨角獸”“生力軍”企業落地的重要載體,目前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已簽約入駐中央結算公司、奇安信公司、神州數科公司等業界知名頭部企業。
2017年底,隨著“動批”最后一家批發市場東鼎閉市,騰退空間將做什么,成為了北京甚至全國關心的問題,經過多方走訪調研,西城區提出在“動批”地區建設金融科技示范區,并向全國政協會議遞交了建設金融科技創新示范區的提案。
緊鄰金融街和中關村西城園,這種區位優勢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2018年5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授牌,西城區與海淀區聯合打造“金科新區”,2019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升級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2020年9月國務院賦予北京“兩區”建設任務,明確國家級金科新區是國家服務業綜合開放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未來三到五年,金科新區核心區還將引入高端商業業態、各類首店商戶,增加生活、休閑配套設施,讓金融、科技人才在這里體驗工作、生活、消費一站式服務,吸引更多金融科技機構。預計“十四五”期間,金科新區核心區的地均產值將達到每平方公里500億元。到2035年,這里將建設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監管體系引領者、產業發展增長極、制度標準策源地和創新人才首選地。
文物建筑“活化”
老城復興新亮點
文物建筑也是一座城市的文脈。西城區作為唯一能夠反映北京都城歷史變遷的代表性地區,文物保護任務艱巨的同時,對文物的合理利用也蘊含了巨大的潛力。目前,西城區已經找到了讓文物建筑“活”起來的秘訣所在。
晉江會館將變身為林海音文學展示中心,梨園公會將用于建設京劇藝術交流傳播及孵化中心,聚順和棧南貨老店將開設糖果主題閱讀+糖果體驗空間……近日,西城區首批6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項目招標結果落地。
“騰退后的文物應如何更合理地使用,既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更是擺在政府面前的重要命題。”西城區區長孫碩介紹稱,西城區在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模式上大膽探索,嘗試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把關、市場化運作”的新模式,為文物活化利用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徑。
匯集社會力量參與名城保護,是西城的特色老城更新模式。據了解,本次參加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計劃的34家機構類型多樣,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混合所有制企業,還有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區屬企業等。一批有情懷、有專業、有實力的社會機構參與到西城區文物保護利用中來,更有利于實現讓“文物活起來”。
西城的老城復興還得從五年前說起。2016年,西城區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工作,共計啟動52處,總投入45.27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52處2042戶中的1876戶騰退,總體騰退比例達92%,其中完全騰退項目32個,使得一批長期以來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來。
文物建筑對外開放,少不了社會力量的參與。2018年10月,國家文物局發布《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在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同時,可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積極性。在堅持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所有權不變、堅守文物保護底線的前提下,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使用和運營管理。
一年之后,西城區率先進行嘗試,出臺了《北京市西城區關于促進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首次在政策層面對文物的活化利用進行了明確和規范,之后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為騰退文物合理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去年1月,國家文物局又印發《文物建筑開放導則》,明確支持文物古建對外開放,并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出臺促進文物建筑開放的激勵辦法和保障措施。同月,西城區首批活化利用計劃發布。
斜街拆違+整治
家門口難題有解了
“之前的時候,這些車一輛挨著一輛,橫著停的、豎著停的,為了解決亂停車的問題,我們單是居民見面會就組織了十多場。”行走在人車井然有序的鼓樓西大街上,什剎海街道辦事處主任畢軍東的言語里有掩飾不住的興奮與驕傲。
一步一景,順著鼓樓一路向西,重新亮相的鼓樓西大街給人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這樣的。鼓樓西大街位于北京老城中軸線北端西側,是北京營城建都800年以來現存唯一一條人為規劃的斜街。同老城的很多街巷一樣,這條古老的斜街在城市快速發展中也遇到了停車、違建等各種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7年6月,西城區啟動鼓樓西大街的整理與復興計劃。今年1月,歷經三年多的整治提升,這條全長1.7公里的鼓樓西大街正式全新亮相,而這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批復后西城區首個重點推進完成的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3個月以后,這里已經一片春意。
如今的鼓樓西大街道路兩側,違法停放的機動車不見了,既擋道又影響美觀的配電箱也不見了。畢軍東指著不遠處說:“那里原來是塊綠地,行人只能在小臺上走,后來我們就把綠地打開了,人就能從上面走。還有這些盲道,之前遇到井蓋都是折過來的,現在都直過來了。而且我們并沒有巨額的資金投入,都是用的老街的青磚灰瓦,不花那么多錢,也能很好地展現老城整體一致的風貌。”畢軍東感嘆,這條街上到處都是設計上的細節,區委、區政府真的下了功夫。
同樣用心的還有什剎海街道。“原來老百姓都不愿意來這邊轉,而且也轉不了,都蓋著房子呢。現在這么好的環境,我們每天都來,吃完飯沒事兒就來這兒鍛煉鍛煉,走一圈也就十幾二十分鐘。”在西海濕地公園里,兩位在附近生活了40年的老阿姨講述了她們眼里這座公園的變化:“之前我們想去遛彎兒都去后海,現在后海的居民都上這來了。”
居民議事會
有事“好商量”
家門口的難題不只逛公園。物業公司怎么選、垃圾如何分類、疫苗接種如何安排……在種種細節問題的解決上,更需要長效機制的護航。
“在物業費包干制之內,我們的垃圾清運費、水電能源費不再收取任何費用。”在廣內街道核桃園社區近日召開的“好商量”居民議事會上,3家候選的物業公司正在自我推薦。居民代表也時不時提出自己的問題,比如居民遇到問題的時候,物業公司能否在第一時間內抵達現場。
基層無小事。群眾事情商量著辦,尋找群眾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已經成為廣內街道的一大特色。在解釋為什么叫“好商量”議事會的時候,廣內街道核桃園社區居委會主任潘瑞鳳稱,就是希望讓所有人都成為社區的主人,由大家共同做主,參與社區的治理。
據潘瑞鳳介紹,現在本著大家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的原則,所以“好商量”議事會每月都會召開一次,如果遇到鄰里之間的一些小事,如樓道公共用電等問題,會在議事廳召開小部分人員的議事會,如果涉及到群眾的大事件,比如垃圾分類、疫苗接種、疫情防控等,就會召集大型會議,讓所有管片的居民都知道,自己做主,自己商量。如果遇到工程改造類的問題,就通過問卷調查,每戶都問到,征詢所有人的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廣內街道已在18個社區搭建“好商量”的實體居民議事廳,暢通政民互動的渠道,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將民意工程作為示范案例推行,實現政府立項、居民參與協商的深入推動,切實解決百姓生活中的難事煩心事。
社區服務站綜合設置改革也給居民帶來了家門口的“公共客廳”。2020年底,廣內街道進一步推進地區18個社區實現“全科社工”全覆蓋,同時,完成了核桃園等8家社區服務站綜合設置改革,第一時間響應居民需求成為廣內街道的招牌,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
此外,廣內街道作為老城區,最集中的問題就是停車難題。為此,廣內街道結合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形成了街道層面推進探索開展停車自治的路徑。分別以長椿東街、宣外西里開放式小區路側等50個停車位左右的小規模居民院為試點,廣泛動員群眾開展協商自治,最終確定第三方管理的停車方案,正式推行后,停車有地了、環境美化了、治安變好了、出行暢通了,居民停車靠運氣的情況也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