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提出為北京文旅產業的發展擎畫了藍圖。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高質量發展依然是文旅產業的核心訴求,有專家指出,對于北京而言,要在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探索文旅產業的新模式。
從以故宮博物院、三山五園為代表的歷史遺存到異軍突起的京郊游,再到東部運河文化帶上即將開園的北京環球影城,如今北京的文旅產業正上演著古今交融的產業新貌。
《建議》指出,要扎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圍繞“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持續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建設人文北京。注重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加強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傳承、保護和利用,加強“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建設好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旅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魏鵬舉表示,扎實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建設人文北京首先是以人為本,適宜人居。這就要求北京文旅產業要在發展傳統歷史文化的同時,加大對現代化新型文旅產業的開發。
“北京的文化和旅游從來都是一體化的,北京文旅的魅力來源于對歷史與現代的傳承和多元化的包容,只有更加扎實的用人文精神去塑造旅游形態,才能彰顯人文北京的厚度。”魏鵬舉補充道。
文化為旅游增效,旅游為文化賦能。趁著政策的東風,北京的文旅產業優勢該如何釋放呢?在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文化旅游融合的特點之一,是能夠形成更大規模或價值鏈條更長的全產業鏈結構。文化產業作為內在產業鏈要和旅游產業作為外在產業鏈融合,包括從內容到衍生品的開發,形成產業要素更齊全、消費時間更長和更具產業帶動性的價值實現的產業鏈,使文旅企業不再過分依賴單一的收入,比如旅游演藝或者文化體驗園都可以拓展產業鏈前端的產品。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是《建議》對北京“十四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的又一要求。《建議》清晰的指出,要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發展,培育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在魏鵬舉看來,數字化戰略不僅是文旅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一方面是將現有的文旅產業數字化,比如圖書館的數字化閱讀升級。另一方面是如何用數字化技術來打造新的文旅產業,比如建設數字藝術館等,形成文旅數字化的新引擎。
陳少峰表示,體感技術、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對文旅產業業態、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帶來重大影響,借助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北京的文旅企業可以在已有的主要景區景點打造體驗式的文化園,建設“內容體驗和衍生品開發”為主要特色的文旅綜合體,以及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數字技術開展文旅營銷服務并銷售旅游商品,也包含技術創新帶來的重要產業業態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