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北上的湘江,在湖南省株洲市區拐了一個彎,由北折向西。
湘江灣北側,是株洲市石峰區田心街道,這里如今奔騰著另一條“大江”——周邊5公里范圍內,布局著電力機車所有零部件的生產企業。
2019年,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總產值達125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6年保持第一。放眼湖南,已形成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物流配套于一體的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電力機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
這一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是怎樣形成的?
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從熟悉的軌道交通“跨界”到激光領域才一年多時間,“90后”楊帆對產業鏈的理解又深了一步。
“高鐵、動車維保檢修時,輪軸、電機上累積了大量油污、氧化膜,用傳統方法清洗難度大、易損傷。”楊帆原來在當地一家軌道交通企業工作,聽說過“激光清洗”這一新技術,但具體如何操作卻摸不著頭腦,“懂軌道交通的人不懂激光,懂激光的人不懂軌道交通。”靠企業單打獨斗,難以突破。
兩塊好鐵,熔不成一爐好鋼,這正是坐落在株洲的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要突破的難題。2019年,這個由12家交通產業龍頭企業、頂尖科研機構聯合組建的創新平臺,針對行業內的關鍵性共性難題,展開技術攻關、新產品試制。
2019年6月,創新中心成立激光先進制造研究所,楊帆加盟其中。他和同事一起創建激光清洗實驗室,開發出激光清洗裝備,銷售訂單已近千萬元。
在創新中心,和激光技術同步實現突破的,還有機車自動駕駛相關核心部件等10余項關鍵共性技術。“瞄準產業鏈需求,設定技術研發路線圖,推動技術突破;反過來,技術突破又催生新的市場需求,驅動著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主任李林說。
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貼地“飛行”,“智軌”列車先后在多個城市落地,高性能聚酰亞胺薄膜等高端新材料應用廣泛……如今的湖南軌道交通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迸發出強大的協同效應。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發鏈式反應
2020年8月,國產首艘油電混合大型濱海觀光船“大灣區一號”首航,船上的永磁同步發電機比傳統電機體積小30%,重量輕35%,而動力更強;2020年10月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被稱為“海上電機巨無霸”的12兆瓦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亮相;10月底,國家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下線,其核心動力裝備就是由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研制的TQ—800永磁同步牽引電機。
船舶、風電、高速列車,看似不相關的3個產業的產品,指向同一個關鍵技術——永磁技術。
“簡單說,傳統電機的磁場需要由電流產生,永磁電機靠的是注入永磁體產生磁場。”在中車株洲電機研究院產品研發中心副主任晏才松看來,關鍵技術突破,常有“一通百通”的效果,“突破一個,撬動一批,就像核裂變的鏈式反應一樣。”
永磁技術輕量、小巧、節能,符合動力牽引技術的發展方向,十幾年來中車株洲電機一直認準這一方向猛攻關鍵核心技術,建立技術體系與標準體系,產業化應用也走上了快車道。
“目前,我們的電機技術在風電、電網等領域的產值,已經反超軌道交通,這是最初沒有想到的。”晏才松說。
核心技術的突破,成為企業尋找新市場的關鍵。中車株洲電機僅在風電領域,2019年產值就達60多億元。
制造業龍頭舞動,新業態乘勢而上
“機器視覺”“智慧運維”“預測性維修”,即便對很多老軌道交通人來說,這些名詞都有些陌生。
“這些新概念背后的新產業,是軌道交通產業未來布局的重要領域。”國創中心工業智能研究所技術人員劉淑麗,從事智能運維系統研發,“對于鐵軌上的車輛,有日檢、周檢等定期檢查。有時檢修日期沒到就損壞了,有時則是多個檢修周期內都沒有發現損壞。”
現在,通過車載傳感器等技術,可以對關鍵零部件進行實時動態跟蹤,實現在零部件損壞之前,準確定位故障,按需制定維修方案,提高車輛使用壽命和效率。在上海地鐵18號線、長株潭城際動車組上,這樣的智慧運維系統已在測試運行中。
在株洲市工信局二級調研員周文軍看來,軌道交通產業要發展,必須延伸產業鏈,發掘前后端的價值鏈。“據測算,裝備制造只占據軌道交通產業整個價值鏈的15%至20%。拿地鐵來說,前端設計、項目施工,后端運營、維保、培訓,是產業大頭。”
發掘前后端領域,提升產業鏈價值,湖南軌道交通企業瞄準工業互聯網。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聯合當地其他幾家軌道交通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了面向軌道交通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軌云”。“這不僅實現了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還搭建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軟件生態系統,為全行業賦能。”株洲市工信局智能制造中心主任雷學文說。
雷學文介紹,為促進產業鏈新業態成熟,株洲以“鏈長制”為抓手,市委書記擔任鏈長,政府機構、市場主體和科研院所的相關負責人分別擔任副鏈長,協同發力服務產業鏈上中下游發展,統籌推進產業鏈重大工作。
如今,湖南的軌道交通產業,形成了主營業務收入百億元級企業作龍頭、10億元級企業作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大量集聚的協同發展格局。圍繞龍頭制造業,總包、運維、檢測、軟件、金融等產業新業態正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