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富士康源康植物工廠的10多層種植架上,上百種蔬菜已經郁郁蔥蔥。這里安裝著數以百計的高清攝像頭,它們24小時不停歇地智能監控,實時洞察著蔬菜是否有異常發生。
通過埋在營養液中的傳感器,大棚里的蔬菜或者花卉就會“說話”:大棚里溫度高了它會預警,土壤濕度低了它會通知。利用物聯網技術,檢測儀可以把營養液的溫度、濕度、氮磷鉀含量等數據自動上傳。可以設想,未來農民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不下地也變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如今,人們將聽覺與視覺等功能賦予各種智能設備,如聲紋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幫助各種設備更好地“看懂世界”,也幫助人們更好地與世界進行互動。
聽覺:“工業聽診器”實時監控變壓器
“家用機器人在與主人交互時,如果它能知道是哪位主人發出的號令,那么它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服務,而憑借聲音,可以很好地分辨不同的主人。”聲揚科技首席科學家張偉彬介紹說,把這項技術拓展開來,智能語音會議系統可以解決日常開會中“誰說了什么”,形成自動化會議紀要并節省人力。
聲揚科技提供的遠程身份認證解決方案,讓退休人員在家就可通過聲紋技術進行身份認證。“語音包含了很多個人信息,除了內容,還包括情感,通過挖掘更多語音價值。”
人工智能聽覺技術,不僅可用于日常交互,在工業產線上也能派上用場。今年10月,科大訊飛“順風耳”圖聆工業云平臺上線,基于訊飛在聲音、視覺方面的技術積累,依托訊飛自研的聲音、圖像智能傳感器,已落地廣東并讓工業變得更加智能。
以變壓器運維場景為例,在傳統的工業場景中,要判斷變壓器故障,常用的方法是通過人的耳朵去“聽”。但是,通過人耳檢測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人不可能24小時集中注意力去進行檢測,有無經驗對檢測結果也會造成極大差別。而對于具備AI能力的“順風耳”圖聆工業云平臺來說,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借助平臺中的訊飛工業聽診器,自動采集變壓器的聲音信息,再通過模型訓練平臺對這些數據標注,形成變壓器聲紋模型,對變壓器的運行狀態進行在線實時監控和預警,實現對變壓器的智能化運維。
再以氣體泄漏檢測為例,氣體泄漏時,泄漏點會因為渦流而產生超聲波,這些原本肉眼不可見、人耳聽不到的聲波,通過聲成像技術,會以圖像形式呈現在屏幕上,讓氣體泄漏變得“看得見”,幫助維修人員快速找到泄漏點。
視覺:給產線裝上“眼睛”查找缺陷
在富士康AI農業工廠,攝像頭將發芽盤拍照后,對圖片影像處理,進而擷取發芽形態輪廓、計算與定位處理,自動計算出發芽率和不良幼苗定位。智能化的機械手臂可以適時移除不良幼苗。
葉片受損、葉緣黑褐化、葉片黃化、新葉潰爛等情況,通過智慧檢測模型,對病癥進行偵測,除了給植物做“健康體檢”,這套系統還能對植物做“生長預測”,即辨識植物生長與關聯數據,找出適宜可控制之組合模型。
“傳統農業僅有20%—30%的肥料有效使用,90%以上用水量流失浪費,而在智慧工廠,僅需傳統農業10%用水量。工作人員介紹。
與富士康不遠的華星光電深圳工廠,每個圖片質檢員每天要對大約10000張圖片進行質量檢查,平均需要在3秒內完成對每張圖片的缺陷分類。缺陷種類多達120種,在不同線路、不同產品上的缺陷特征又不一樣,騰訊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給產線裝上“眼睛”:由高清攝像頭拍攝照片,再通過AI算法檢測面板輕微的裂縫及瑕疵。對比傳統的人力判片方式,AI識別速度提升了5至10倍,縮減人力50%。
AR/VR領域、無人駕駛、智能安防、機器人等,機器視覺有很大需求,而機器視覺也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突破點,有數據顯示,人類獲取外界的信息83%是依靠眼睛,通過視覺人們可以看到實物的顏色、大小、狀態以及形狀,機器視覺同樣如此,將設備采集的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反饋進而做出下一步的操作。
計算機視覺率先落地,“AI第一股”即將見分曉
從智能手機的面部識別、人臉支付到工業機器人的精準避障、精確抓取……近年來,隨著語音語義、圖像識別、智能傳感器等技術的進步,計算機聽覺與視覺在工業生產與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愈發廣泛,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不再那么地遙不可及。
同時,無論是在制造業產業中,還是在交通、金融、安防等領域內,計算機視覺都在推動相關企業的加速轉型升級。為此,該領域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并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與支持。
根據清華大學此前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長迅速,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僅在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機器視覺占比34.9%),同比增長67%。
今年8月,廣東證監會信息顯示,國內“AI四小龍”之一的廣州云從科技已辦理輔導備案登記。除此之外,同屬于“AI四小龍”的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也紛紛放出消息,考慮于科創板掛牌上市。誰會成為國內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第一股,業界對此頗為期待。
這也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需加快落地才能創造更多商業價值,而視覺的市場占比最大,另一方面,視覺是目前變現最順利的人工智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