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健康對于廣大群眾來說已不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健康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10月31日,“(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2020”在北京懷柔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論壇以“科技引領助推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就食品健康、運動健康、智慧醫養、智能+健康、健康環境促進等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領域展開多方對話。
當前,健康產業蘊藏有巨大的社會收益正在逐漸形成廣泛的共識。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數據顯示,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完善,到2040年,65歲的人的平均健康狀況有望等同于今天55歲的人,屆時全球或將多存活2.3億人。人民健康所帶來的福利價值可能高達100萬億美元。
隨著時代進步,科學技術與醫療領域的創新融合正在為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一點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了突出體現。無論是病毒的檢測,疾病的治療,還是疫苗的研發都離不開現代醫學的進步和科技的支撐。
論壇組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張世平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為大健康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我國在追逐機遇的過程中與發達國家拉開了很大的差距。相關問題集中體現在“健康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比較滯后,創新成果的研究和轉化不足,對健康企業的政策扶助、支持引導有待加強“。
針對以上問題以及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暴露出的工作薄弱環節,張世平提出,必須大力發展預防醫學,將工作重心從“疾病”向“健康”轉移;必須大力推進部門聯動,建立體系完整、協作緊密,與醫療體系互補的健康服務管理體系;必須大力扶持科技型、創新型健康企業,確保各項利好政策落實到位。而“在這些工作中體現出的創新性與開拓性都需要用大數據、新技術來給予支撐”。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科技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志耘同樣強調了科技對于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她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是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在疫情大數據監控平臺中,人工智能、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技術的應用給整個健康產業帶來了啟示:要為健康醫療產業賦予一顆“康養大腦”。
為貫徹這一理念,在衛健委、工信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以及全國婦聯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企業健康云平臺推出上線,并已經開始在7個試點城市進行布局。通過這一項目建設,期待可以實現將健康管理、風險預警、供需信息對接到國家層面、地方層面、企業層面的資源配置。在自主設計和安全可控的云平臺上,完成對智能經濟有關產業形態和產業規劃的設計,全面支撐健康中國戰略決策。
在具體應用領域,科亞醫療集團CEO、醫療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專家宋麒結合自身科研經驗,向與會者介紹了人工智能在血管疾病精準診療中的應用。動脈血管疾病的診斷主要是針對冠心病患者,目前中國有超過兩千萬患者,危險人群超過五千萬。醫生需要把一根壓力導絲置入到病人堵塞冠脈進行壓力測算,以此為依據判斷是否需要植入支架。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科亞醫療集團研究出基于冠脈的無創功能學評估方案,通過重建病人的心臟模型,模擬血液在病人心臟、冠脈中流動的情況,從而計算出每一點的壓力值,為病情研判提供參考,具有非常大的臨床和醫學價值。
正如論壇向人們傳達的觀點,科技正在引領助推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一進程不僅需要企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新技術新理念,同時也需要政府提供更加利好的政策扶助,以及科研機構的不懈深耕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