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凌晨,重慶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滿載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中歐班列(渝新歐)緩緩啟動,駛向德國杜伊斯堡。截至7月底,中歐班列(渝新歐)今年開行量已突破1200班,同比增長12%。
從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去”到深入開展5G全球交流、攜手戰“疫”穩定全球供應鏈……今年以來,縱然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中國制造開放的步伐堅定向前。
攜手戰“疫” 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生產線飛速運轉,一個個訂單如期交付,新的訂單紛至沓來——邁瑞醫療深圳的生產車間正“開足馬力”。作為國產呼吸機領先企業,今年1月底至5月中旬,邁瑞醫療發往海外支援抗疫的設備近10萬臺。
從口罩、原料藥到防護服、醫療器械……國際疫情暴發后,大量中國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物資,一批批中國制造產品運往全球抗疫一線。
攜手戰“疫”的同時,我國推動企業盡快復工達產,為穩定全球產業鏈發揮重要作用。
總部設在瑞典的亞薩合萊集團工廠遍布70多個國家,核心產品平開門系列6月后國際需求持續上揚。
“開門機操作器和零配件均由蘇州工廠生產或采購。”亞薩合萊自動門系統(蘇州)有限公司廠長金明說,國內及時復工既保障了企業正常出貨,也為品牌全球研發工作提供了穩定環境。
今年以來,我國推出包括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在內的一系列舉措。工信部監測顯示,截至6月16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復崗率分別為99.1%和95.4%。國內生產秩序快速恢復、市場逐步回暖,不僅保住了大量企業的正常經營,也維護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中國制造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為全球醫療物資供給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下一步,工信部將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建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應急協調和管理機制,為各國抗疫和經濟恢復提供助力。
開放領域不斷拓展 為海外投資者帶來機遇
“中歐班列將重慶與歐洲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讓重慶匯聚更多全球要素資源。”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說,近年來,重慶日漸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擴大開放密切相關。
從基礎建設到成套裝備,從高精尖技術到制造服務,近年來,中國制造開放領域不斷拓展,層次不斷提高。中國市場、中國工廠、中國研發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也為眾多海外投資者帶來機遇。
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2.9%;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購入江汽控股50%股份和國軒高科26%股份,投資總額約20億歐元……上揚的數字既折射出中國市場的熱度,更反映出中國制造開放的步伐。
在上海,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緊建設,打造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在蘇州,江蘇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集合三省一市科技力量,創新研發進度不斷提速……借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努力提高產業鏈的包容性和現代化水平,更先進、更開放的制造集群正在興起。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說,我國一般制造業已全部放開。《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在制造業領域,放開商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取消禁止外商投資放射性礦產冶煉、加工和核燃料生產的規定。每一個負面清單條目的取消或放開都意味著一個更加開放的領域。
“持續加大的開放為外資企業、機構等帶來了良好的回報,更夯實了自身制造實力,增強了我國制造業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聚力。”黃利斌說,面向未來,中國制造開放的步伐還將加快,程度繼續深化。
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制造在前進中探索、嘗試。
“建20個以上的海外倉,將更多品牌‘入倉’聯動。”寧波樂歌人體工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樂宏告訴記者,這是企業今年的“出海”計劃。
樂歌主營智慧健康辦公產品,出口占80%。依靠自主海外倉支撐,今年1月至5月,樂歌跨境電商出口貿易同比增長63%。“我們用加快海外布局來加深供應鏈管理,應對不確定性。”項樂宏說。
讓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更好融通,重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優化營商環境。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近日運行滿周年。一年來,總體方案明確的78項制度創新任務完成過半,吸引國內外投資超過2700億元。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為企業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務、跨境運輸服務、跨境貿易服務。
辛國斌說,工信部將加大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持續加強對企服務,為全球投資者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關鍵詞: 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