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式舉辦“5G時代,電影的發展與變革”主題論壇,共同探討全新的技術環境與未來發展趨勢對電影市場的影響。電影的發展與技術的革新息息相關,通過不斷提升技術水平,不僅能給制作者提供更為開闊的創作空間,也能讓觀眾感受到更為真實、豐富的影像。
技術持續更迭
正在熱映的《八佰》是第一部全程采用數字IMAX攝影機拍攝的國產電影,即將登上大銀幕的電影《唐人街探案3》也采用了這一拍攝技術。
從黑白到彩色,從2D到3D,甚至IMAX的出現,電影技術的提升,也帶給了電影更大的想象空間。2010年,電影《阿凡達》在國內上映時,不僅一票難求,還引發了3D電影的觀影潮。在從業者看來,傳輸技術、數字技術的升級總會帶來高清革命,也將帶動電影的內容、制作進一步升級,并向超高清方向發展。
如今,3D觀影已經不新奇,伴隨5G時代的來臨,VR、AR、MR等虛擬技術在電影內容制作、放映方面會被更多應用,5G的高速、大帶寬等特點會使得云端影院越來越可行,終端設備進一步成熟。
對于新技術的革新,電影從業者也做好了準備。本月初,奧斯卡院線與聯通公司簽署了5G影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通過5G技術將電影發行放映和宣發的傳統模式進行智能化升級,如打造未來影院的無人化,將影院植入直播、電競、游戲等更多運用場景等。
與此同時,北京海辰億華科技有限公司則正在研發新一代影院LED放映設備,該設備可實現替代傳統以硬盤拷貝的電影發行模式,并進行4K、8K、高幀率、HDR等高技術規格的電影放映。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與內容逐漸融合,推動電影生產的創新革命,拓寬傳播和接受的途徑,比如在線的云端影院等。此外,新技術不斷發展、融合,會進一步拓寬受眾和市場,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使商業模式得到拓展”。
倒逼內容升級
技術的升級在為觀眾帶來更好觀影體驗的同時,也倒逼內容創作者進一步提高制片質量。
“拍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我發現在3D和2D的影像中,演員表演看起來不一樣,”導演李安談道,在3D影像中,演員的表演一方面不能那么夸張,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平面地表演,因為平面和立體所帶來的效果不太一樣,觀眾通過畫面能夠更為真切地看到演員內心里有沒有東西,所以演員的表演方式必須要更精致、更含蓄,內心也要層次更豐富,要能夠一層一層地表達出來。此外,演員在無意識狀態里透露的捉摸不定的內容,也會被攝影師捕捉下來,所以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
不只是演員表演、拍攝畫面,后期特效以及音效等更多方面,也在隨著技術升級有了更高的標準。以科幻電影為例,這一類型并不新鮮,但只有在技術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生產出畫面、特效更優質的科幻大片。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叫好又叫座,被認為是國產科幻電影的代表作。
在音效方面,電影人也在技術層面不斷摸索。以杜比實驗室為例,該公司提供的杜比全景聲以及杜比視界受到不少從業者的青睞。而在今年的奧斯卡獎中,所有獲得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輯提名的影片均采用了杜比全景聲,同時9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中有8部采用了杜比視界或杜比全景聲。
電影技術對電影藝術的形成和完善具有先決性意義,在導演黃志勇看來,“電影藝術的出現無論在時間上還是邏輯順序上都晚于技術,它被技術所規定或決定。某一項技術的發展,對于藝術的推動作用巨大,對于電影形式的轉變起著重要影響。電影從膠片到數字的轉變,便是技術革命下的體現,3D電影的推行,更是將傳統意義的二維平面電影形式向三維立體式的轉變,提升電影畫面的逼真性。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影畫面清晰度得到很大提升,對于電影更好地表達敘事有著重要意義”。
抓住人才資源
無論是技術的更迭,還是內容的提升,離不開人才資源。如今,不僅是專業院校在持續培養各個方面的人才,電影節、電影公司也在通過自身的力量實現人才扶持與培育,并給予扶持資金、宣傳流量等行業資源。
以北京國際電影節為例,自第二屆開始創立的項目創投后,便通過打造集“培訓-評選-扶植-洽商-孵化-追蹤-展示”于一體的平臺,將優秀電影項目與電影產業鏈要素進行對接,孵化具有市場潛力的電影作品。此外,阿里影業、優酷、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巨人網絡等也已共同啟動A計劃,并面向全球范圍年齡45歲以下的電影從業者(包括不限于導演、編劇、制片、演員等),為全行業發掘、培養頂尖人才。
與此同時,國內也在與海外市場進行多方面的交流與溝通,以獲得更為先進的經驗。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培訓中心此前已與好萊塢電影學院進行合作,雙方聯合辦學并開設電影創作、影視表演、電影攝像等專業課程。
黃志勇認為,目前國內并不缺乏基礎設施和市場資源,同時每年也會培養出更多專業人才,但在資源與人才之間,往往缺乏對接的橋梁和通道,如果能夠通過電影節以及各類扶持計劃的推出,打破中間的壁壘,便能實現真正的人才培養,保證后續既有更多優質內容的供給,也能有技術的持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