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3日,重達5000公斤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升空,大約36分鐘后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全球著名期刊、英國《自然》雜志對“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進行了關注,稱其標志著“全球深空探索走進新時代”。
中國進入火星探索領域令人興奮
《自然》的報道稱,中國的“天問一號”是本月朝火星進發的三款探測器中的第二款,包括一臺著陸器、一臺軌道器以及一輛火星漫游車。另外兩款探測器分別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剛剛發射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以及將于下周發射的美國“毅力”號漫游車。
“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首次嘗試讓探測器在紅色星球上著陸。“天問一號”寓意“向上天提問”,這一名稱源于中國2000多年前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屈原在詩中提出了許多關于天體的問題。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戴維·弗蘭納里說:“這是一項由科學驅動的真正雄心勃勃的使命,代表了中國航天領域的重大進步,中國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澳大利亞堪培拉火星學會會長、地質學家喬恩·克拉克則指出,“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與阿聯酋軌道飛行器的成功發射一起,彰顯了一個新的重要事實:“太陽系探索不再只是歐美世界的特權,而是一項全球事業”。中國、印度和日本此前都曾向太空發射過探測器,包括前往月球、火星、金星和小行星的任務。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行星科學家卡塔琳娜·米爾伊科維奇也表示,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索的重點,“現在,中國和阿聯酋等國家加入這一領域,這非常令人興奮。”
火星探索領域新里程碑
《自然》雜志的報道也指出,“天問一號”目前正在太空中飛行,直到明年二月份到達目的地。然后,航天器將花費數月時間為著陸做準備。4月,軌道器會將著陸器和漫游車釋放到火星大氣中,這兩款設備將降落在火星上烏托邦平原的某個地方。烏托邦平原是火星上一個巨大的平原,其間火山巖散落于一個大盆地內。
弗蘭納里說,如果成功,中國將是僅次于美國第二個讓漫游車在火星上軟著陸的國家。
中國的“天問一號”任務將對整個火星進行調查,包括研究其地質結構、地表特征和氣候。軌道飛行器裝有七種科學儀器,火星車上搭載六種,其中包括幾個攝像頭、探地雷達和一個光譜儀。
弗蘭納里說,火星車上搭載的磁場探測器有望獲得有關火星過去磁場的有價值的信息。此外,火星車上的探地雷達將有助于辨別出火星表面以下的某些地質結構。
克拉克說,“天問一號”任務“有望成為中國和全球火星探索的一個里程碑,它將提供來自軌道和火星表面的有關火星的新數據”。
弗蘭納里參與了“毅力”號的建造工作,他表示,新加入的太空大國可以為科學創造機會。他說:“未來幾十年,行星科學領域面臨的許多挑戰將需要國際合作。”例如,從火星帶回樣品昂貴且技術復雜,就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而且,從火星帶回的巖石可供全世界的專家研究。中國也有計劃2030年前從火星上帶回樣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天問一號”正在測試執行這一任務所需的所有必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