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電企業的平臺為建筑陶瓷企業帶來大量訂單,這個有些“反常”的案例近日引發了不少關注。
據報道,位于山東淄博的一家建筑陶瓷企業,本來由于訂單銳減而不得不停掉一條生產線,卻通過幾百公里以外的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迅速恢復生產、度過危機。秘訣就在于該平臺其實是一個匯聚了研發、生產、物流、金融等工業生態資源的開放的生態系統。
全要素是實現“雙跨”關鍵詞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總數已經超過500個,其中前十家重點平臺服務工業企業規模超過8萬家。目前,全國“一盤棋”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體系正在加緊建設,將構建以數據資源為核心的生產體系,推動中小企業生產模式升級,形成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的協同共進格局。
“產業層面,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快速從概念普及階段進入實踐深耕階段,應用范圍已擴展到絕大部分工業領域,應用深度已從基礎的實時狀態監控擴展到系統性的智能化分析和優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高金吉表示。
不過,全國“一盤棋”并不容易,進入縱深階段的工業互聯網建設面臨著一個明顯的問題:工業企業彼此間差異巨大,如何抽取共性問題,真正實現“跨行業跨領域”是形成統一支撐能力的關鍵。
浪潮云董事長肖雪坦言,平臺要實現“雙跨”“全要素”是關鍵詞。“以口罩為例,我們在疫情期間發現,口罩生產不只是一個口罩廠的問題,它包括口罩機、符合醫學標準的熔噴布,以及生產標準和控制等等。從生產到實驗,再進入市場,是整個供應鏈能不能提供全程保障的問題。”肖雪直言,工業的全要素不是以前想的簡單解決流程的問題,而是從原材料開始到生產環節再到流通環節,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工業品和工業級的描述一定也要是全要素的描述,要對供應鏈、產業鏈有更多的控制、更多的了解、更多的連接,來支持新的工業結構的建成。
比如對某個產品從供應鏈到消費鏈的全監控。“以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例,在產品的生命周期過程中,從產品的原材料到產品報廢,目前做的最長的流通工作數字化節點是3600個,也就是說,做了3600個節點的數據匯集,這些數據包括原材料的標準、原材料的屬性、工業模型的要求、對下一道工序的質量標準要求等,是一個大的數據流的匯集。”肖雪說,通過對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盡可能實現數據驅動下的優化配置和協同共享。
幫企業轉型要少花錢多辦事
除了產生實際價值,成本也是工業企業轉型的重要考量。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介紹,目前我國有超過55%的企業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字化改造,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發展較為粗放,稅后利潤僅為3%—5%,無法承受數字化轉型和新技術應用的高昂成本。
“各個平臺廠商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也更深地體會到企業的實際困難,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致力于改造工業,通過智慧工廠、數字孿生或者企業上云等各種方式帶動工業企業發展轉型。”肖雪說。
“平臺廠商既要考慮制造業本身特定的業務情況以及在此基礎上如何實現數據驅動的動力轉換,同時還必須考慮如何去解決現實的問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肖雪說,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不敢用、不會用、用不起的情況很常見,因此要進行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高點、以安全生產為底線的可信賴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在低成本解決企業問題且不影響企業原有體系的同時,提升原企業的能力,才能真正實現“一業帶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