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懷柔科學城又一個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研制平臺舉辦開工儀式。這一科教基礎設施主要用于研發和生產多個大科學裝置所需的重要器件裝置——速調管,可謂是大科學裝置的“助手設施”。項目預計于2023年竣工。
“所謂速調管,是利用周期性調制電子注速度來實現振蕩或放大的一種微波電子管。它可以為大科學裝置提供高能微波,是大科學裝置的關鍵組成部分。”速調管研制平臺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包括高能對撞機、加速器驅動次臨界潔凈核能系統、可控熱核聚變裝置、同步輻射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散裂中子源以及子午工程等大科學裝置均對速調管有所需求。
然而目前,這種對大科學裝置極為重要的器件,仍有相當一部分依賴進口。因此,建設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速調管研制平臺變得極為重要。“隨著項目的建設,未來可實現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產品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全面替代進口產品,并逐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建設目標,形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速調管研發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開建的速調管研制平臺項目用地面積29畝,建筑面積27000平方米,建設周期3年。項目將建設高性能速調管研制中心、系統物理參量監測診斷中心、高性能陰極研發中心和高性能速調管科研樓,建成后,將具備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的設計條件、測試平臺及完備的制管工藝線。
項目未來的科學目標也瞄準了高標準。“項目的科學目標是具備頻率覆蓋P~G波段、峰值功率100MW、連續波功率1MW的大科學裝置用速調管研制能力,滿足當前已建和在建大科學裝置的需求;到2030年,新增19種型號速調管,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關負責人介紹。
速調管研制平臺項目是“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項目,也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交叉研究平臺建設內容之一,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原電子所)承建。為做到疫情防控與項目建設兩不誤,今年3月初,項目在做好施工人員封閉管理、點對點運輸的前提下,實現了復工,開始了工程圍擋、施工人員住宿區、工程人員辦公區等臨建建設。目前,隨著前期臨建工作完成,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產品在國內全面替代進口,并逐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建設目標,形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速調管研發基地。
近期,懷柔科學城已有三大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舉行奠基儀式,正式進入施工階段。4月10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和京津冀大氣環境與物理化學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分別舉行奠基儀式。4月24日,國家天文臺空間天文與應用研發實驗平臺項目舉行奠基儀式。
(記者 趙語涵 于麗爽 通訊員 劉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