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基建”范圍的明確,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領域成為新基建的主攻方向。在信息基礎設施中,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被放在了首位。
5G商用有望帶動
10.6萬億元經濟總產出
“5G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被聚焦,既顯示了重視性,也顯示產業發展的迫切性。”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意義的基建主要是指鐵路、網絡、水電煤氣等,是相對傳統的工業與生活基礎要素,新基建則是以軟件和硬件為主的新型基礎設施,而通信網絡是新型基礎設施重要載體和基礎。
“5G產業鏈環節眾多,新基建的發力點主要是無線側和傳輸側的網絡設備投資。從5G各細分賽道的投資增量看,增量最快的包括小基站、光纖光纜、核心網設備、基站天線、濾波器、PCB等,已獲得了超過萬億元增量投資。”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喬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測算,預計2030年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
喬維認為2020年至2022年是傳輸部分建設集中的發展時期,接下來五年是無線部分建設的發展期,僅5G應用就有長達十年的建設周期。她說:“5G的產業帶動作用,包括基站、天線等網絡建設帶來的增量空間,以及5G終端、交通、能源、醫療、城市等行業應用撬動的巨量市場,下游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電網、智慧能源等都將是超過4000億元級的新動能。”
潘向東認為,5G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相關產業的發展,是信息基礎設施關鍵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推動云計算等基礎設施建設,如阿里云、金山云等應用的全面普及,第三步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板塊和行業的快速發展。
潘向東說:“數字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新趨勢,疫情期間,網上辦公、云會議模式、云課堂、云教育和云醫療等應運而生,這些都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疫情沖擊下,數字經濟更是圍繞智慧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各類商業形態提檔升級,未來云計算、云辦公等模式有望成為投資新的風口,智慧零售等新模式也會隨著基礎牢固而推陳出新。”
資本聚焦
上游高科技電子行業
新基建不僅在改變中國的商業邏輯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還影響著資本市場的動向。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疫情的影響擴大,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已經是大概率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進技術,特別是硬科技所承載的技術進步,已經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關鍵因素,這引申到新基建層面,就是以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投資體系。
楊德龍說:“從今年中國A股的投資焦點就可以看到,資本的關注度持續聚焦在有核心競爭力和有相關技術優勢的科技公司,包括電信設備、芯片、軟件、通信網絡公司都在春節后有較為強勁的走勢,雖然近期隨著大盤走弱,這些板塊也進入調整階段,但長期的價值投資屬性并未改變。隨著投資者的成熟與對新基建的認識深入,蹭熱點的炒作行為在這些領域會逐漸減少。”
許多投資機構也將目光聚焦在5G等信息技術領域和上游產業,作為服務5G的核心,電子行業成了支撐新基建的基石之一,“5G”“芯片”“半導體”這些硬科技成為當下資本的“關鍵詞”。《證券日報》記者查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注冊生效的9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42家屬于信息技術產業,其中9家公司是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公司。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基建的持續投入,必將會帶動上游電子行業的蓬勃發展,比如國家大基金的投資,就專注于芯片和半導體領域,使這些行業既有確定性的業績成長,又有國家重點政策扶持,因此這些高新技術公司成為產業和資本聚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