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消息,今日在2020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以視頻形式與觀眾“見面”。張小龍演講表示,對微信團隊來說,早期是考驗我們的產品能力,現在更考驗的是組織能力。
張小龍微信公開課PRO演講:信息互聯的7個思考(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此前,有媒體報道了微信朋友數上限變更的消息。而張小龍確認此事。據張小龍介紹,目前有100萬用戶的微信朋友數接近5000人。
他提到了一些自己對于信息互聯影響的思考,尤其是在隱私的出讓、信息獲取的被動、社會關系的擴大和復雜、信息傳播的快速、信息選擇的困難、搜索的困難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張小龍還對微信新版本做了預告。他提及微信的短內容一直是微信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也會和大家見面。
春節即將到來,張小龍談到在紅包上,微信也有一些新的創造,可能會吸引用戶來發揮創造力。(閆妍)
以下為張小龍視頻演講內容:
公開課的朋友們,大家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很抱歉這次沒有來到現場,在這里跟大家打個招呼。
其實我是故意不來現場的。記得第一次公開課,我提到說,參加各種會議可能是很浪費時間的。
我還說過,用產品說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家也看到,微信從來沒有開過發布會。我認為,新版本的啟動頁,就是微信的發布會,它直接覆蓋幾億用戶。
但同事們說服我說,公開課不是發布會,而是面向開發者的會議。確實,外界可能也會對微信有好奇甚至誤解,所以公開課確實是一個微信對外闡述自己想法、理念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去年,我就想,微信團隊現在這么大了,我們面臨的問題,從早期的“怎么做”,到現在的“做什么”。早期我們聚焦于每一項功能,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完美的。
現在是思考,什么才是我們應該去嘗試的,以及如何組織起來做。對團隊來說,早期是考驗我們的產品能力,現在更考驗的是我們的組織能力。
我希望我們團隊,在每一個領域都有杰出的深入的思考者。所以去年,我就在想,我不一定每年都來公開課講。今年,我更樂意把時間讓給我的同事們,讓他們來給大家帶來我們團隊的思考。
當然,我個人也有一些小的思考點,可以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信息互聯的影響
可能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每天有數億人花這么多時間,花在手機里面瀏覽各種信息。而微信,可能是人們花時間最多的應用。
所以我也經常會思考,微信作為一個基礎的信息傳遞的工具或者說平臺,我們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會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變化。
我們知道,基因編輯是一種非自然的選擇。因為人類強行的改變了自然進化的進展。類似的,技術的進步同樣改變了自然的選擇。
人們看到屏幕上的視覺信息,超過了現實中眼睛看到的信息。人們看到的是遠方的圖像,聽到的是遠方的聲音。從前一個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腳的行走半徑來決定的,現在一個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獲得的信息的寬廣度來決定的。信息的寬廣度和質量,一直是微信要解決的問題。
但人類對于信息的廣泛連接帶來的影響的思考,是落后于網絡的發展速度的。網絡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人都隨時在線,并且面臨海量的信息。
這在歷史上,甚至十年前,都是難以想象的。人們真的能駕馭這種信息互聯嗎?還是說,技術在引導甚至控制人們的生活方式?
可以從幾個維度來看一看這種影響,包括隱私的出讓,信息獲取的被動,社會關系的擴大和復雜,信息傳播的快速,信息選擇的困難、信息的多樣性,搜索的困難。
一. 隱私的出讓
從歷史來看,科技越發達,個人隱私會越少。人們在獲取便利性的同時,其實也在不知不覺地一點一點把自己的隱私范圍縮小。
比如精準廣告和用戶隱私其實是有矛盾的。作為平臺,因為我們有大量的數據,什么該用,什么不該用,其實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在這里也倡導同行一起重視這個問題。
二. 信息獲取的被動
你所看見的,或者說,你所閱讀的,決定你是什么樣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想法?;ヂ摼W讓信息唾手可得??墒?,從信息的海洋中獲取什么樣的信息是個很有挑戰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動去獲取信息,而是更傾向于被動獲取。記得好幾年前,我說過一句話,“推送改變世界,因為用戶更懶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條消息,都被你把優先級排得比你要真正要獲取的信息的優先級要更高一些。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決定了用戶會看什么信息,決定了他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里。這是一個我們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說分發這個詞,我覺得推薦可能更尊重一些。
三. 社會關系的擴大和復雜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如今,社會關系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動里面。比如,中學、大學同學,因群而活躍起來。
過去,學術上有個詞,叫鄧巴數,是說一個人最多有150個好友。但在微信里,顯然它被打破了。人們對于好友的維系能力,和移動互聯網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
之前我們限定一個人最多5000個好友,現在有將近一百萬人已經接近5000好友。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們要擴大好友數目了。
我記得附近的人上線時,我自己其實都有隱隱的不安,因為從前我們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將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壞。
這種思考,其實會一直貫穿在微信的進化里面。就像我們擴大5000好友這個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對于它帶來的影響,說實話誠惶誠恐,我們會反復思考。
四. 信息傳播的快速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傳播,可能一個瞬間,一個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個群里面,迅速的幾何級數的傳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話叫“謠言傳千里”,聳人聽聞的內容,可能能獲得更大的傳播機會。這是人性使然。
我們可能很難用技術手段作為一個判定內容的質量的標準,但作為信息傳遞的平臺,我們也有很多辦法,譬如說用更多的參與者和強大的機制,來幫助平臺作出仲裁,就像我們對待原創和抄襲的做法很類似。
五. 信息選擇的困難
看似我們面對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選擇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去一一篩選,導致我們看到的總是局部。
包括公眾號,看似可以隨便關注,但是你的選擇其實是有限空間的。我們在看一看里實驗了社交推薦,看起來效果還不錯。它是一種通過好友之間的互相推薦來擴大人的選擇范圍。
六. 信息的多樣性
雖然頭部大號會有最大的瀏覽量,但是在一個人人皆可創作的年代,我們希望長尾的小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也是之前公眾號一個忽略了的部分。等一下會再講一下。
七. 搜索的困難
與web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的各個app更加割裂,信息難以打通、搜索。我們做小程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搜索能進入到每一個小程序的內部,這樣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撐起各種長尾的搜索需求。
當然,小程序仍然是我們一直要改進的領域,只有小程序足夠繁榮,才能支撐起搜索的內容的豐富度。
關于“信息的多樣性”的延伸
這里講了我們對于信息普及、對于生活的影響,其中提到信息的多樣性。這里也要說一下。
在微信的起步階段,我就說過,我們基于手機來做app,不基于pc來做。pc端只是輔助。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將我們的產品普及到每一個人都能用。
回過頭來看,我們當年有兩個小小失誤,一個是,公眾平臺。很長時間都只有pc web版,這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范圍。
另一個是,也是更重要的,公眾平臺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為一種基于連接品牌和訂戶的群發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
群發的內容并不是重點,應該是各種各樣的形式的內容都應該是可以的,如文字,圖片,視頻等。
但我們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使得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那使得我們在短內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這也是為什么之前我說,公眾號本身并不是為媒體準備的這樣一個原因。
我們很重視人人都可創造的內容。朋友圈之所以默認是發照片視頻的,是因為當時我有一個認知,對于十億人來說,讓每個人發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發照片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相對公眾號而言,我們缺少了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因為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天天寫文章。
所以,就像之前在公開課所說的一樣,微信的短內容一直是我們要發力的方向,順利的話可能近期也會和大家見面。畢竟,表達是每個人天然的需求。所以這里,也是作為一個對新版本的小預告吧。
春節即將到來,我們在紅包上,也有一些新的創造,可能也會吸引你來發揮你的創造力,這里也預告一下。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里。雖然這次我沒有參與現場的演講,但是我相信我的同事們同樣會給你帶來精彩的報告。
再次感謝大家。
關鍵詞: 微信張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