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空腹不能吃香蕉、一滴血能測阿爾茨海默癥上榜 此外——
吃“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不靠譜
吃“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一滴血能檢測阿爾茨海默癥?空腹不能吃香蕉?這些健康傳言通通不靠譜。近日,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的 “每月‘科學’流言榜”揭曉了8月份的流言榜單,其中涉及4個健康流言,快來看看你被忽悠沒?
吃“狗藥”芬苯達唑能抗癌
流言:患者吃“狗藥”芬苯達唑,兩個月腫瘤就消失。
真相:
芬苯達唑(PanacurC)是一種用于狗和其他動物驅蟲的藥物,目前沒有臨床研究支持該藥能治療癌癥,現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對證據均來自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距離臨床試驗,乃至成為藥物還有很長的距離。通過動物實驗卻沒有通過臨床試驗的藥物不勝枚舉。芬苯達唑是一種未經過臨床試驗的獸藥,人吃獸藥本身就存在很大風險。
任何一款抗癌藥的上市必須經過動物實驗、藥代動力學研究、臨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試驗,來充分了解藥物的安全性、有效劑量、療效等。從動物實驗來看,芬苯達唑的抗癌機制與當前的化療機制并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僅僅憑借極少數特殊案例得出所謂治療有效的結論,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一滴血就能檢測阿爾茨海默癥
流言:現在出現一種新技術,只要檢測一種血液標志物,就可以檢測阿爾茨海默癥。
真相:
現代病理學研究已證實β淀粉樣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異常沉積,是阿爾茨海默癥的經典病理表現,并且在患者出現臨床癥狀之前就已經存在。
最新研究顯示,抽血檢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預測腦脊液異常,而腦脊液異常的患者是阿爾茨海默癥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為阿爾茨海默癥血液標志物的潛質。
但能夠預測腦脊液異常并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癥,而且血液標志物檢測也沒有在現實臨床中使用,依然還處于人體臨床試驗的階段,有待科學家們展開更多試驗來進行驗證。
總之,臨床確診阿爾茨海默癥依然是非常復雜的,需要經過多種檢查手段綜合評估判斷。目前說通過血液標志物來篩查阿爾茨海默癥還為時尚早。
空腹不能吃香蕉
流言:香蕉里含有大量的鎂,空腹吃香蕉會導致血液中鎂含量驟然升高,造成人體血液內鎂、鈣比例失調,從而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健康。
真相:
香蕉的鎂含量確實不低,但香蕉中的鎂是一點一點地緩慢進入體內,而且吸收量有限,不會像打針一樣瞬間全部進入血液。
而且,鎂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人體有一套調節鎂濃度的機制。如果人體內的鎂濃度不夠,腎臟會加大對原尿的吸收力度,盡量回收原尿中的鎂。反過來,如果鎂濃度過高,腎臟的重吸收就會減少。對于腎臟健康的人來說,一般不會出現鎂缺乏、鎂過量的問題,所以空腹可以吃香蕉。
甲狀腺結節是癌癥前兆
流言: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是患上甲狀腺癌的前兆。
真相:
總的來說,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病變,真正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只占很少一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必過度擔心。
甲狀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觸診、超聲、穿刺和術中病理。隨著現代超聲技術分辨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隱匿性很強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都能被發現,大部分甲狀腺癌經過科學規范的治療可以被治愈。不過,甲狀腺結節雖不用過度擔心,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另外,專家提醒,由于甲狀腺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很難被覺察,如果出現結節突然增大、吞咽困難、結節附近組織發生粘連等癥狀,應進行全面的甲狀腺功能檢測,對結節進行判斷,對難以辨別的結節,應每隔6到12個月定期檢查一次。(記者 李潔)
關鍵詞: 狗藥芬苯達唑腫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