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星擁有適宜地下生命存活條件地球上存在一個地下無機營養微生物生態系統,其中的微生物通過剝離周圍分子中的電子來獲得能量,維持生存。氫就是一種很好的電子供體,可以為地下無機營養微生物提供能源。而一項最新研究稱,在古代火星上或許也曾存在這樣一個地下微生物生態系統,因為在40億年前,火星上有充足的氫供地下微生物繁衍。
該研究由美國、加拿大和德國三國研究人員完成。他們在《地球與行星科學快報》上發表論文稱,這些氫是火星地表下的水經過輻射分解后得到的。研究人員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搭載的伽馬射線光譜儀采集的數據,測算出火星地殼中放射性元素釷和鉀的豐度,并據此推斷出第三種放射性元素鈾的豐度。正是這三種元素的衰變驅動了水的輻射分解。由于這些元素以恒定速率衰變,研究人員可以根據現在的數據推算出40億年前火星地殼中這三種元素的豐度,從而計算出驅動水輻射分解的輻射通量,最終測算出古代火星地殼中的氫濃度。
根據計算結果,40億年前,在火星地表下幾公里厚的區域內,地殼中通過輻射分解產生的氫足夠支撐微生物的生命,其濃度處于維持當今地球上微生物存活的濃度范圍內,且這樣的狀態持續了數億年。
自發現火星上有古老的河道和湖床以來,許多科學家都在探尋火星上是否曾擁有過生命,有人提出了火星地表下存在生物圈的假說。研究人員指出,新研究雖證明古代火星擁有適宜地下生命存活的條件,但這并不意味著肯定存在生命,而如果古代火星上曾存在生命,那么地表下的氫則是支持這些生命的關鍵要素。
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對于未來的火星探測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的研究表明,火星冰凍圈之下被稱為亞低溫層高度斷裂帶(SHZ)的區域,有著古代火星上最持久的宜居環境,這一區域的物質可能會通過斷層作用和隕石撞擊暴露出來,將是測試火星地下生物圈假說的重要天體生物學目標。(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