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自1992年以來已失去3萬億噸冰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同時發表數篇論文的合集,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南極洲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其中一項氣候科學分析報告稱,南極冰蓋在1992年至2017年間損失了大約3萬億噸冰,相當于海平面平均上升約8毫米,而南極洲冰蓋正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指標。
南極冰蓋被認為是全球氣候環境變化最好的記錄載體,也是海平面上升的一大驅動因素,其中所蘊含的水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8米。南極冰蓋始于漸新世末,至少在距今500萬年前就達到了目前規模。冰蓋絕大部分分布在南極圈內,直徑約4500千米,面積約1398萬平方千米,約占南極大陸面積的98%。因此,了解目前的冰蓋質量平衡——質量損益的凈值——是估計未來冰蓋質量潛在變化的關鍵。自1989年以來,人們已對南極洲的冰塊損失進行了150多次計算。
冰蓋質量平衡相互比對試驗(IMBIE)團隊此次分析了1992年到2017年期間確定的24項基于衛星觀測的獨立冰蓋質量平衡估算結果,并將其與表面質量平衡建模相結合。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安德魯·謝赫德及其同事研究得出,在此期間,海洋驅動的冰融化導致西南極洲的冰損率從每年530億噸增加兩倍達到1590億噸。由于冰架崩塌,南極半島的冰損率從每年約70億噸增加到330億噸。然而,東南極洲的質量平衡仍然高度不確定,接近于穩定。
研究團隊指出,關于冰蓋質量平衡的評估仍有改進的可能,例如重新評估20世紀90年代獲得的衛星測量結果或許會有所幫助;與此同時,持續進行衛星觀測仍然至關重要。
這項研究是《自然》雜志此次發布的論文合集的一部分。這一系列論文將人類目前對南極洲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理解匯集在一起,揭示了人類對南極洲的影響。(記者 張夢然)
關鍵詞: 南極冰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