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半導體板塊指數大漲3.46%,其中,利揚芯片(688135.SH)漲19.99%,佰維存儲(688525.SH)漲11.64%,寒武紀(688256.SH)漲9.52%,艾為電子(688798.SH)、中微公司(688012.SH)、芯原股份(688521.SH)、長光華芯(688048.SH)均強勢上漲。
低迷已久的半導體概念股突然大漲,是受哪些消息面刺激?此次板塊大漲,是否意味著半導體產業鏈行情觸底反彈號角吹響了呢?
華為Mate 60 Pro突擊開賣,被搶購一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消息面,8月29日,華為商城發布了致用戶的一封信。信中表示華為Mate系列手機累計發貨達到了一億臺。同時,為了表達感謝,華為推出了“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讓部分消費者提前體驗史上最強大的Mate手機。
其中,Mate 60 Pro12+512GB版本定價為6999元,卡位高端層級。據悉,在沒有地面網絡情況下,Mate 60 Pro支持撥打和接聽衛星電話,是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這也成為該款手機最大賣點之一。
當大家都在期待“2023科技春晚”大戲之時,華為Mate 60卻突然提前銷售,并瞬間售罄,不少人表示“根本搶不到”。
有觀點指出,Mate 60系列產品發布有望帶動國產安卓手機高端品牌崛起,Mate 60 Pro發布或將引領國內高端手機發展趨勢,有望加速帶動中國智能手機回暖,加速產業鏈上下游景氣度恢復,尤其是拉動國產半導體供應鏈的復蘇預期。
一款智能手機中芯片眾多,主要包括AP處理器芯片、BP基帶芯片、攝像頭芯片、存儲芯片、射頻芯片,BMS芯片、音頻馬達驅動芯片、顯示觸控芯片、指紋識別芯片等等。智能手機作為芯片下游應用的大頭,有望拉動行業景氣度復蘇,繼續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手機未開發布會,很多信息刻意沒有披露,主打一個低調,這一切似乎都是有意為之。
機構觀點方面,華泰證券認為,之前華為新機引領了多攝化和潛望式長焦攝像頭的趨勢,推進了反向充電、無線充電和有線快充等功能滲透。此次Mate 60 Pro支持衛星通話,在照相方面持續升級(Xmage影像),后攝主攝5000萬像素超光變攝像頭(F1.4~F4.0,OIS)+1200萬廣角(F2.2)+4800萬長焦(F3.0,OIS),支持前置3D人臉解鎖,50w無線充電和88w有線快充。對此,華泰證券認為,Mate 60的發布有利于整體手機規格提升,推動手機產業鏈零部件升級,相關產業鏈包括衛星通話、光學、充電電源管理等。
半年度業績低迷
今年以來,整體消費電子終端需求低迷,Canalys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5.28億部,同比下降12%;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1.32億部,同比下滑8%。
在消費電子市場萎靡、面板需求不振等因素疊加下,供應鏈備貨較為謹慎,導致原本作為A股市場香饃饃的半導體板塊迷霧重重,被消極情緒籠罩。國內絕大多數半導體廠商進入陣痛期,紛紛宣布減產砍單,行業景氣度低迷,下行周期明顯。
在此背景下,不少公司中報業績不濟。根據同花順i問財數據統計,截至發稿,共有185家半導體公司公布其半年度業績,其中有131家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占比超過7成。另外,有不少公司出現首虧,其中不乏士蘭微(600460.SH)這樣的龍頭。
士蘭微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4121.89萬元,同比下滑106.8%,除了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資產價格下跌,行業下行是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下游普通消費電子市場景氣度相對較低,造成部分產品出貨量明顯減少、價格也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對公司的銷售和利潤增長造成一定壓力。”
國內CIS芯片設計的龍頭韋爾股份(603501.SH)今年上半年雖然盈利,但大幅下滑態勢無異于“暴雷”。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8.58億元,同比下降19.99%;歸母凈利潤為1.53億元,同比下降93.25%。
具體來看,韋爾股份第二季度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負,虧損超4500萬元。這也是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來首次Q2凈利潤錄得虧損。財華社此前曾策劃《韋爾股份一度觸及跌停,千億芯片巨頭業績也暴雷?》,對公司境況進行報道。
士蘭微、韋爾股份作為國內芯片設計企業的翹楚,模式并不相同,前者為IDM模式,受上下游廠商的制約小,各環節具有較強的協同效應,后者為Fabless模式,專注于設計,設備和固定成本較低。兩家公司均錄得虧損,也算是反映當下芯片設計企業境況的一個縮影。
此外,捷捷微電(300623.SZ)、卓勝微(300782.SZ)、兆易創新(603986.SH)等芯片設計企業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降幅均在50%以上,業績表現可謂慘淡。
封測賽道也是難兄難弟,通富微電(002156.SZ)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70至-1.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由盈轉虧。龍頭長電科技(600584.SH)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96億元,同比下滑67.89%,華天科技(002185.SZ)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287.86萬元,同比下滑87.77%,公司表示行業處于下行周期,導致訂單減少,產能利用率降低。
半導體設備一枝獨秀
不同于芯片設計、封測等多個環節的“秋風蕭瑟”,但半導體設備環節的業績卻“一枝獨秀”。
作為領軍企業的北方華創(002371.SZ)近日公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情況,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27億元,同比增長54.79%;實現歸母凈利潤達17.9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8.43%,超市場預期。
北方華創此前在5月31日披露的紀要中透露,公司在手訂單充足,2023年新增訂單相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
此外,中微公司(688012.SH)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0.03億元,同比增加114.40%,盛美上海(688082.SH)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39億元,同比增長85.74%,華海清科(688120.SH)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達3.74億元,同比增長101.44%。
在國內半導體產業高山難越之際,設備廠商卻集體迎來曙光,業績表現也算是為當前沉悶的半導體市場增添了幾分色彩。這背后的動力主要是,在當前科技封鎖的背景下,晶圓廠擴產不止,設備領域的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根據芯謀研究的數據,2020年-2023年間,中國大陸的晶圓廠采購中,國產設備廠商的銷售額從9.9億美元增長至33億美元,市場占比從7%增加至11%,市場占比快速提高。從中長期來看,半導體自主可控勢在必行,設備國產化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結語——
半導體屬于典型的強周期性的行業,且細分賽道眾多,包括設計、制造、封測、設備、材料等等,不一而足,總的來說,除了設備公司外,不少公司還位于周期底部,處于艱難的出清階段。
雖然目前汽車電子市場發展迅猛,但汽車應用在半導體市場中占比還不高,而智能手機景氣度受阻,其滲透率觸及天花板,上游芯片供應商們的日子自然不算好過。
好的現象是,隨著華為高端機重出江湖,小米也不斷強調“死磕”高端化,國內科技產業正迎難而上,這對未來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仍有提振效應。此外,AI技術狂飆突進也帶來紅利,存儲芯片需求增長,行業景氣度迎來拐點,目前半導體整體估值水平偏低,板塊布局的機遇或正在逐步顯現。
本文源自:財華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