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昭(智次方創始人、云和資本聯合創始合伙人)
物聯網智庫 原創
(相關資料圖)
導讀
自從蘋果推出頭戴式顯示器Vision Pro以來,就有圍繞其對元宇宙的意義,是否足以拯救元宇宙的討論。其實不存在“拯救”這一說法,元宇宙一直在低調前行。
這是我的第285篇專欄文章。
自從蘋果推出頭戴式顯示器Vision Pro以來,就有圍繞其對元宇宙的意義,是否足以拯救元宇宙的討論。其實不存在“拯救”這一說法,元宇宙一直在低調前行。
6月16日,雖然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西門子卻宣布了一項大舉投資的計劃。西門子將投資20億歐元(約157億人民幣)以擴大其在全球各地的制造能力、建立尖端的創新實驗室和發展最先進的教育中心。
具體的舉措包括在新加坡投入2億歐元,興建一座新的硬件工廠,該工廠將使用“西門子領先的數字孿生和創新性智能硬件技術”進行建造,同時西門子還將對成都工廠新增1.4億歐元的投資,以提升和擴建這座數字化工廠。
表面上看,西門子與蘋果的行為相隔十萬八千里,但是實質上,他們共同指向了元宇宙的宏大愿景。
有外媒分析,西門子的逆勢布局與投資,表象是西門子對全球制造能力的增強,而內核是西門子圍繞產業元宇宙進行的一次能力驗證與升級,加強其在工業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推動產業創新。
這個季度,西門子還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合作發布了關于產業元宇宙的研究報告,名為《破土而出的產業元宇宙(The emergent industrial metaverse)》,該報告預測到2025年,產業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歐元,并在本周舉辦的活動中進行了延續性討論。
考慮到西門子一貫是工業領域的創新風向標,之前就曾帶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而產業元宇宙正是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原生彼此相遇和協作的結合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一窺產業元宇宙的發展現狀:
西門子等大型企業在產業元宇宙做了哪些布局?
為什么產業元宇宙將會先于消費領域成熟?
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呈現了產業元宇宙的哪些發展趨勢?
西門子與英偉達攜手布局元宇宙
西門子將Xcelerator開放式數字化業務平臺與英偉達Omniverse可擴展的多GPU實時推理開發平臺整合運用,助力超級電池工廠FREYR提升產能,用于設計和運營其在挪威和美國籌建的超級工廠。
工廠中提供沉浸式的產業元宇宙體驗,以3D形式來展現基礎設施、工廠、機器、設備、人體工程學、安全信息、機器人、自動導引車以及具體的產品和生產模擬。這些技術可幫助FREYR滿足固定儲能、電動汽車和海上應用等領域對高密度、高性價比電池的激增需求。
下面這段視頻是對FREYR中應用的產業元宇宙的全面呈現:
令人驚嘆的是,當在數字工廠的內部“漫游”時,各種工廠設施的大小和規模一目了然。
這段實時、物理級精確的模擬,為大家展示了工廠內生產機器和機器人的移動方式,此外還能夠模擬復雜的流程,并通過可捕捉機器信息的傳感器,來實現實時性能可視化、進行人體工程學評估。
工廠經理可以使用西門子定制的應用程序來快速評估工廠績效,并了解整座工廠的運營概覽。
管理人員可以在應用程序中與同事基于同一個制造“單元”來召集會議,該單元可集中考慮關鍵人員、機器和物資,并將其置于虛擬工廠的重要戰略位置來進行規劃。
而后,團隊可以檢查出現周期問題的機械臂、訪問機器性能數據、發現特定的周期問題,并查看帶有機器性能傳感器數據的實時視頻流。
除了西門子之外,英偉達、IBM、微軟等知名企業,也在不遺余力的推進產業元宇宙相關產品。
英偉達最新提出新型AI模型Neuralangelo,將2D視頻剪輯轉換為3D結構和對象,有望加快在虛擬環境中復刻真實對象的速度。
以前的AI模型在重建3D場景時,往往難以準確捕捉到重復的紋理模式、均勻的顏色以及強烈的色彩變化。為此,英偉達團隊提出了一個將多分辨率3D哈希網格的表征能力和神經表面渲染相結合的全新方法:Neuralangelo。
Neuralangelo拍攝2D視頻并將其自動轉換為具有復雜細節和紋理的3D資產,使虛擬副本與復制的物理對象幾乎沒有區別。特別的是,Neuralangelo可以從手機視頻、無人機拍攝的視頻重建“高保真的大規模場景”。
IBM在2006年就率先推出過元宇宙的愿景,而且IBM始終堅持。比如IBM Digital Twin Exchange是一個促進數字資產交換的電子商務平臺,提供范圍廣泛的企業級數字資產。此外,IBM還與基礎設施咨詢公司Sund & B?lt合作,開發了一個基于AI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優化老舊基礎設施的檢查和預測性維護策略。
雖然微軟在年初裁撤了XR工業元宇宙項目及其員工,表明不做自己的元宇宙,但這一舉動讓其他的XR平臺不會視其為競爭對手,反而擴寬了微軟產品與服務的市場空間,令微軟可以獲取更大的收益。比如通過Azure Digital Twins,用戶可以利用建筑物、工廠、農場、能源網絡、鐵路、體育場館甚至整個城市的數字模型,來構建全面的數字孿生。
產業元宇宙將會率先落地
近期GPT大模型、AR / VR產品、Web3、物聯網、數字孿生等領域的發展,將我們指引向了一個共同的方向:元宇宙。在這個技術即將打敗人的經驗,機器的知識終將超越人的知識的時刻。元宇宙可以作為一個宏大愿景,解決知識的產生、利用和規?;瘡椭频钠款i,實現企業價值創造的新突破。
根據ABI Research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估算,一致認為2030年,以數字孿生、增強型現場服務和預測性維護為代表的產業元宇宙可能會增長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這比消費元宇宙(500億美元規模)要大一倍。關于產業元宇宙與消費元宇宙的規模測算,如下圖所示。
在圖書《產業元宇宙》中,我曾經對產業元宇宙做過定義:
產業元宇宙(Industrial Metaverse)是以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生態,促進實體產業的高效發展,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
產業元宇宙的必備特征包括:
持久性:產業元宇宙是持久的,她永遠不會重啟、暫停或者結束,她只會無限的運轉下去,永不停止。
實時性:產業元宇宙是隨時同步,保持實時的,她讓每個人都可以實時參與體驗。
經濟體:產業元宇宙是一個充分運作的經濟體,個人和企業都能夠創造、擁有和投資數字資產,在產業元宇宙中工作或者投資,人們會獲得預期的收入和價值。
互聯互通:產業元宇宙具備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特性,包括信息互通、數據互通和價值互通。產業元宇宙中不存在煙囪式割裂的信息系統,不存在數據孤島,孤立的系統就像封閉的國家一樣,逐步落后和喪失地位,最終無法在產業元宇宙中存在。
共創共建:產業元宇宙的內容和應用程序是由參與者共同創建的,并且參與者分享最終收益。
目的性:產業元宇宙以促進實體產業的高效發展為目的,致力于構建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制造和服務體系。
ABI Research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認為,產業元宇宙比消費元宇宙落地更快,規模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她具有提高運營效率的直觀能力,而這一能力正是目前企業所普遍看重的。自動化、互聯互通、虛擬建模對企業降本增效有明顯助力,而數字孿生、區塊鏈、邊緣計算…都是產業元宇宙的技術模塊。
2023年這一最新的研究結論,與我在《產業元宇宙》書中的判斷也是一致的。產業元宇宙的基礎就是CPS信息物理系統,不是新概念,只不過那時還不叫元宇宙。因此產業領域的元宇宙其實已經誕生很久,并且一直在演進。產業元宇宙的發展對于軟件開發、遠程工作、工業設計、制造流程、智慧城市等場景,更容易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為什么產業元宇宙比消費元宇宙落地更快?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To C和To B的差異。
To C和To B需求最大的差異性在于:“B端用戶可以說出自己想要什么,而C端消費者說不出來。哪怕說出來,也可能不是真實需求?!边@是華為公司在復盤智能手機的研發過程時,做出的總結。比如在智能手機剛剛興起那會兒,調查問卷顯示消費者不是特別看重拍照功能,所以當時很多人都認為,攝像頭有500萬像素就足夠了。結果不到一年,手機就進入了800萬像素時代,而且如今拍照功能甚至還成了許多手機的核心賣點。
對于To C,元宇宙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愿景理念,對于To B,產業元宇宙更接近于一整套的技術概念,而不是一個新產品或者新產業。
如果將元宇宙視為一個新產品或者新產業,情況非常復雜。而如果將元宇宙看待為一套技術概念,那么就有可能與To B的某些場景和需求相匹配。
因為很多行業的痛點不是因為新技術的誕生而產生,而是已經存在多年。新技術的涌現,可以為原有的痛點和需求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To B領域,大家面對的是場景和對象,是確切的物理系統,這個系統中的組織關系和任務也是明確的。比起To C的創造性而言,產業元宇宙更強調可視化、準確性和調優性,比起構建新的場景和體驗而言,產業元宇宙更關注確切場景。
在To B元宇宙中,用戶更愿意為解決問題所創造的價值買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這些技術不是目的,解決產業痛點問題才是目的。數據不能標準化是痛點,質量需要提升是痛點,資源浪費是痛點……產業元宇宙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獲取價值。
我們一般認為消費端對于新技術的接受是最快的,但是之前的經驗表明,事實恰恰相反,產業端的部分垂直領域(如軍工等),對于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更高,滲透速度也更快。元宇宙先作為一套技術組合在產業中應用,再逐步演進為新產業,乃至下一代互聯網,或許是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不能對技術的短期發展過于樂觀,也不能對長期過于悲觀。很多企業都在積極思考產業元宇宙的影響,不僅限于特定的垂直行業,而是將其放在在更廣泛的經濟生態中進行規劃。
由于數字孿生定位于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的融合部分,充當物理領域和數字領域之間管道的作用。因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分析,產業元宇宙很可能會參照和復制數字孿生的發展路徑和增長過程。
產業元宇宙發展現狀把脈
在西門子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產業研究的同時,安永與諾基亞也發布了一份名為《工作場景的元宇宙 - 如何駕馭產業元宇宙初探(The metaverse at work - A first look at how companies are navig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metaverses)》的研究報告,內容更為詳細和充實。
報告收集了全球860名企業高管的調查問卷,并與行業專家進行了22次深入交流,主要發現包括:
企業相信元宇宙的力量,只有2%的受訪者將“元宇宙”視為炒作。
如今,企業高管的觀點越來越不依賴于市場熱點,而更多的是基于他們的獨立思考和直接經驗。大多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元宇宙有可能徹底改變互聯網和數字化的進程,尤其是那些已經部署或者試驗過產業元宇宙的企業,尤其持有正面態度。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元宇宙時,41%的高管認為元宇宙是一個整體性包羅萬象的愿景,44%的高管認為元宇宙是數字化的下一個階段。
58%計劃進入產業元宇宙的企業已經試過了。
對受訪者來說,產業元宇宙不是賭注,而是推進效率提升和協作改進的潛在機會。在對產業元宇宙感興趣或考慮使用的公司中,58%的公司已經在進行應用試驗或部署。對于剩余的尚未體驗過產業元宇宙的42%的受訪者來說,其中94%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試用或部署。
96%的受訪者認為產業元宇宙帶來了額外的創新功能,通過混合物理世界虛擬世界,將加速工業4.0項目的部署、使用和回報。
產業元宇宙正在創造巨大的價值,最顯著的是成本降低,平均CAPEX減少15%,OPEX減少6%。
80%的受訪者認為,產業元宇宙將對他們開展業務的方式產生重大甚至變革性的影響。在所有的用例中,最普遍的收益是成本降低,受訪者表示CAPEX資本性支出平均減少了15%,OPEX運營成本減少6%,而且對利潤的正面影響超越受訪者的預期。
通過增強跟蹤現實世界的項目,實現虛擬協作的能力,產業元宇宙幫助受訪者的企業實現了他們的ESG目標,比以前更為高效地提供質量更佳的產品和服務交付。
產業元宇宙的典型用例包括:虛擬研發與原型測試、虛擬工廠優化,以及基于XR的入門軟技能培訓。
每個行業對于產業元宇宙的典型用例差異很大,整體而言,來自汽車行業的受訪者最為樂觀,使用的場景也更多。
還有一些行業用例取得了很高的評價,比如來自電力與公共事業的企業普遍重視“現場XR應用”,它能夠為現場技術人員提供良好的遠程協助,幫助他們與危險的電網設施進行交互。
產業元宇宙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包括:技術能力差距、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人才不足、投資回報率難以證實,以及來自企業內部的質疑。
產業元宇宙建立在多種技術能力之上,同時駕馭這些技術是許多企業面臨的挑戰。受訪者最為顧慮的是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問題,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將其列為主要風險。
隨著數據規模的擴大,安全和隱私問題可能會日益顯著,尤其是當產業元宇宙的覆蓋范圍超越企業本身,延展到供應商和客戶方的時候,造成了額外的風險。為了緩解相關擔憂,企業在大規模部署產業元宇宙之前,要謹慎的采取必要措施來評估和保護潛在的風險點,比如敏感數據和重要節點。
“危、機”并存,這尤其適用于產業元宇宙領域。部署了產業元宇宙方案的企業中,59%都在不同層面遇到了挑戰。
寫在最后
雖然近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受到了相當大量的關注,但是產業元宇宙正在默默構筑有形的價值,并且超越預期的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如果你對本文提到的兩份研究報告《破土而出的產業元宇宙(The emergent industrial metaverse)》與《工作場景的元宇宙 - 如何駕馭產業元宇宙初探(The metaverse at work - A first look at how companies are navig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metaverses)》感興趣,歡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跳轉【物聯網智庫】微信公眾號,底部對話框輸入【產業元宇宙】索取下載鏈接。
參考資料:
1.The emergent industrial metaverse,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The metaverse at work - A first look at how companies are navig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metaverses,來源:安永、諾基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