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直播行業的火熱,近年來MCN機構也快速發展,但準入門檻低致專業性欠缺,為求眼球進行流量、銷量造假,與主播簽署不平等條約致相關人利益受損等亂象不時出現。7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公告稱,《網絡表演經紀機構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值得注意的是,該《管理辦法》首度將網絡表演、網絡主播經紀機構納入行政管理范圍,并提出網絡表演經紀機構不得以虛假消費、帶頭打賞等方式誘導用戶消費,對簽約的網絡表演者的違法行為、違規處理、投訴舉報等信息進行記錄、保存,進行動態管理等要求。
填補管理空白
為加強網絡表演行業內容源頭管理,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7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管理辦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管理辦法》指出,網絡表演經紀機構,是指依法從事網絡表演經紀活動的經營單位。網絡表演經紀活動包括網絡表演內容的組織、制作、營銷等經營活動,網絡表演者的簽約、推廣、代理等經紀活動。而網絡表演直播平臺等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從事網絡表演經營活動按照《管理辦法》規范管理。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該機構的存在會對直播內容有較大影響力,此前一直處于管理空白地帶。
與此同時,《管理辦法》還遵照線上線下統一管理的原則制定推行,并在第四條和第五條中規定,“從事網絡表演經紀活動,應當依法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同時,網絡表演經營單位應當核驗平臺內網絡表演經紀機構資質,不得允許未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或《營業性演出許可證》過期的網絡表演經紀機構在其平臺內開展網絡表演經紀活動”。
同樣,未成年人也是《管理辦法》所重點關注的對象,提出網絡表演經紀機構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表演經紀服務;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表演經紀服務的,應當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認證,并經其監護人書面同意。網絡表演經紀機構在網絡表演經紀活動中不得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得侵犯未成年人權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管理辦法》的出臺將MCN機構納入管理,填補了之前的管理空白,確保網絡表演行業健康發展。
亂象將不再
近年來,隨著“網紅”經濟的不斷升溫,國內MCN機構的數量也在迅速增長,但因管理的空白導致亂象頻發。對此,《管理辦法》也針對這些亂象做出相應的管理。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如今一些劣質的MCN機構會讓與其簽約的主播“網紅”打“擦邊球”,有時甚至會做出違法行為,以吸引眼球帶動流量。針對網絡表演者所做出的違法行為,《管理辦法》中第十一條規定,網絡表演經紀機構發現簽約網絡表演者所提供的網絡表演含有違法違規內容時,應當要求網絡表演者停止網絡表演活動,并通知相關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同時第十三條規定,網絡表演經紀機構應當對簽約的網絡表演者的違法行為、違規處理、投訴舉報等信息進行記錄、保存,進行動態管理,根據不同情形,采取限制服務、停止合作、提請行業協會進行聯合抵制等措施。
不僅如此,《管理辦法》還首次明確了經紀人員的配比,提出“網絡表演經紀機構應當配備滿足業務需要的演出經紀人員,演出經紀人員與所簽約網絡表演者人數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100”,由此保證MCN機構能夠更好地管理旗下業務與相關主播。
“刷流量”“刷粉絲”也是當下不少MCN機構會耍的“小聰明”,這樣不僅能夠賺取不明真相的商家的“坑位費”,還打著“幫你火”的旗號收取帶貨主播賺來的廣告費。對此《管理辦法》也制定了相關條例,并在第十二條中強調,“網絡表演經紀機構不得以虛假消費、帶頭打賞等方式誘導用戶消費,不得以打賞排名、虛假宣傳等方式炒作網絡表演者收入。網絡表演經紀機構應當加強對簽約網絡表演者的約束,要求其不得以特殊對待、語言刺激、承諾返利等方式誘導用戶消費”。
亟待規范發展
“網絡表演行業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但這種新事物、新模式出現,剛開始肯定會有一定的吸引性,能夠吸引很多觀眾,而經營者、表演者為追求市場的效益最大化,就會有違規行為的出現。但這種亂象的出現也是市場發展的正常過程,目前網絡覆蓋率很高,廣泛性很強,所以,相關的經營管理部門也需了解、調查亂象的具體情況進行管理,進一步出臺規范性的措施。” 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認為。
文化和旅游部方面也表示,“我部于2021年3月開始對國內網絡表演經紀機構進行走訪調研,逐步明確網絡表演經紀機構同時具有線上線下兩方面特征。從線下經紀活動方面看,網絡表演經紀機構主要從事網絡表演者的簽約、推廣、代理等經紀活動,與線下營業性演出經紀機構從事的業務基本重合。從線上活動來看,網絡表演經紀機構深度參與網絡表演內容的組織、制作、營銷等經營活動,需要通過規范要求進一步明確相關責任與義務”。
“此次《管理辦法》的出臺適應了市場的需求,在網絡表演行業呈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下及時出臺,會對市場進一步起到非常好的規范作用。”張京成還談道,“就目前來講,網絡表演活動這種經營模式還會上升趨勢,雖然《管理辦法》的出臺可能會影響一些原來不規范的機構或個體,但是從長遠來看,整個市場會逐漸呈現規范、更加符合意識形態的主流,此外,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也會加大監管的力度,使其更加有序地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MCN機構的“改革”近在咫尺,而其未來的發展如何,還要看其是否能夠順應市場的發展,規范有序地進行經營。
(記者 鄭蕊 吳其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