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泡水煲湯,枸杞還有什么用?啤酒、果糕、芽菜、巧克力、棒棒糖、花蜜、糖肽片、口紅、面膜、眼部舒緩噴霧……
原來,枸杞不僅能泡在保溫杯里,還能加工成各種食品、保健品甚至化妝品。統計顯示,目前寧夏枸杞及其衍生制品已達10大類100余種。
近日,第四屆枸杞產業博覽會在寧夏閉幕。新品發布及采購商簽約儀式上,各類“跨界”產品令人稱奇。會上共達成購銷合同74個,總金額12.5億元。
然而,寧夏枸杞要走高值化開發利用的路子,相關研發能力還十分薄弱。如何擦亮這張“紅色名片”,成為擺在寧夏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寧夏紅枸杞有“七十二變”
“要注重產品精深加工,注重東西部科技合作,如果只蒙著頭做干果,就把發展的路堵死了。”寧夏璽贊莊園枸杞有限公司負責人聶正寶感觸頗深。
閉幕式上,璽贊枸杞和福建正山堂茶葉向全國消費者發布了以“閩寧有禮”為主題的聯名款產品,璽贊賽鮮枸杞搭配正山小種紅茶,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再續山海之情。
寧夏枸杞賣得火,科技功不可沒。
枸杞產業是寧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優勢的農業重點產業,多年來,枸杞產業科技創新一直是全區科技工作重點。
種質資源、品種選育、無公害病蟲害防治、規范化栽培……寧夏始終強化枸杞產業科技支撐,促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一批技術走在了全國前列。
“我們經過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連續6周服用枸杞糖肽后,抑郁高危人群的認知障礙、阻滯、無助感可得到較大改善。”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介紹。
他還稱,團隊已證實寧夏枸杞提取物——枸杞多糖具有保護視網膜、抗脂肪肝、促進海馬神經發生等多種功效。
為小紅果“站臺”的除了蘇國輝院士,還有南京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國際歐亞科學院段金廒院士,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龍,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小緒等院士專家。
本土研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亦碩果盈枝。
都說“十年磨一劍”。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基因組項目歷經10年完成了枸杞全基因組測序,成果于今年6月3日在《自然》子刊《通訊-生物》在線發表,并首次將“枸杞”以漢字形式出現在了論文中。
曹有龍說,團隊挖掘出與抗逆、藥用、果實大小、顏色等性狀關鍵調控基因,基于基因編輯技術可定向培育新品種,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枸杞深加工產品附加值。
高質量發展開出“科技方”
博覽會期間兩次發布枸杞產業重大科技成果,足以彰顯對寧夏科技創新工作的認可。
“‘十二五’以來,我們共培育優新品種(系)59個,構建綠色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建成枸杞700種代謝物數據庫,建設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12個、組建自治區創新團隊2個、培育各類科技型企業61家。”寧夏科技廳副廳長劉常青說。
目前,寧夏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共保存枸杞種質資源2660份,是世界上收集枸杞種質資源種類最多、活體保存數量最大的基因庫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
今年年初,自治區確定九大重點發展產業,小小枸杞位居榜首。寧夏計劃在“十四五”時期,枸杞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加工轉化率提升至40%,綜合產值達到500億元。
怎樣引領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高值化利用是必由之路,但寧夏在枸杞精深加工、功效物質開發、基因組學研究、高附加值新藥及系列產品研發、加工工藝、質量監控及農機農藝融合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
“科技方”應時而生。
科技廳印發了《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行動方案》,提出要以現代枸杞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主線,以提升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水平為主攻方向。
到2025年,寧夏力爭部署實施科技研發項目30項以上,培育枸杞新品種3個以上,取得科技成果30項以上,研發枸杞“健”字號產品5個、特膳特醫食品10個、院地制劑2個,實現“藥”字號產品新的突破,培育各類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
搭建開放合作的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國內高水平創新團隊,協同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這是良策。
“借著新成立的枸杞研究院,科技必將成為叫響‘中國枸杞之鄉’品牌更加有力的引擎。”寧夏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秉晨信心滿懷。
(記者 王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