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500多位藝人集體發聲,針對短視頻侵權現象發布維權行動建議。此前,4月9日,50余家影視公司、五大長視頻平臺及影視行業協會發出聯合聲明,呼吁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原創、保護版權。
4月25日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對此表示,作品未經許可不得傳播使用,這是著作權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當然也適用于影視作品。
不到半月時間,長視頻與短視頻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從未有過的直白方式觸及觀眾眼前。在此之前,二者一直處于微妙的共生狀態,一方心存不滿積怨已久,一方得寸進尺步步為營。事到如今,激烈對抗,長視頻起身維權忍無可忍,短視頻成為眾矢之的。
天時地利與人和。長視頻淪為嫁衣,短視頻風起云涌,一大批平臺推手的烘托功不可沒,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臺上,取材于影視劇剪輯的素材被“碎片化”加工,成為非常走俏的大宗商品。
一大批博主火速成名,他們搬運、剪輯、解說,形成所謂的二次創作,賺取流量,斬獲了可觀的流量,通過平臺的創作者激勵計劃獲取不菲的收益。由此衍生出剪輯收徒、插播廣告、帶貨、賣課等形形色色的生意……大家寄生于平臺,滋生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
英雄,不能不問出處。3分鐘看完一部電影,1小時看完一部劇。在危險的邊緣反復試探,活躍在各大平臺上的短視頻正成為知識產權侵權的高發地帶。為版權正名,長視頻被迫啟動“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防御措施,短視頻被一把掐住了咽喉。
視頻很短,卻帶來了漫長的維權難題。侵權分分鐘,維權卻長路漫漫。“CUT”很容易,圍繞“CUT”作品是否構成作品,短視頻平臺之間、短視頻平臺與用戶之間的權利邊界,國內外對短視頻行業的法律保護均處于探索期。
當行業標準和權責劃分尚處模糊之時,短視頻平臺被流量依賴掣肘,如何隔絕用戶的違規行為,如何合規生產優質內容并有效傳播,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網絡游戲、視頻、音樂、文學等行業由亂而治、由弱變強,日漸崛起為全球最大的內容消費市場。尤其是近幾年短視頻火爆,幾乎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文學、動漫、游戲、音樂市場版權大戰數年,如今燒到短視頻行業在所難免。
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不能說的秘密。隨著互聯網行業發展成熟,行業對數字版權的保護意識在不斷提高,隨意使用受版權保護素材的現象將經受越來越嚴厲的質問與譴責。不經歷刮骨之痛,難言版權保護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