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讀者李菲菲向本報反映說,她入職時與公司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約定,其月工資為6000元。可是,在她入職的次日,公司便不顧她的反對,強行與她解除勞動合同,并拒絕說明是什么原因不用她。為此,她要求公司向她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但公司以她只工作一天為由予以拒絕,且只同意給她200元工資。
她想知道:公司究竟應否向她支付賠償金?
法律分析
公司應當向李菲菲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第四十七條、第八十七條分別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依約履行勞動合同是勞資雙方的應盡義務,只要用人單位構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就必須承擔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責任。而工作時間的長短,只會影響賠償金的多少,不能成為用人單位逃避義務的理由。
與之對應,公司在李菲菲不同意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強行將其解聘甚至拒絕說明任何理由,該行為不僅構成違約還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由此,公司應當依據《勞動合同法》向其支付經濟賠償金。由于李菲菲只工作一天,所以,該賠償的計算方式是依據勞動合同所約定的工資標準,向其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即6000元作為賠償金(6000元/月×半個月×2)。
(勞動午報 廖春梅 法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