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祎、通訊員曹雪、劉佩婭)8月13日,正在建設中的浙江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5號主塔墩施工現場,隨著最后的混凝土被送入6.3米直徑的鋼護筒,標志著我國橋梁深水鉆孔單樁直徑再創新紀錄。中鐵大橋局介紹,該鉆孔單樁打破了此前由該企業創造的福建平潭公鐵大橋最大單樁(4.9米)的世界紀錄,意味著中國人在橋梁主墩建設上再獲重大突破。
此次設計、施工分別由在鄂央企中鐵大橋院、中鐵大橋局完成。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5號主塔墩6.3米樁基為目前世界橋梁直徑最大的鉆孔樁,單樁面積31.2平方米,混凝土灌注方量達到了2928立方米,單樁豎向承載力達到了3萬噸以上,相當于單根樁可以支撐2萬輛小汽車的重量。中鐵大橋局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大橋常務副經理李永旗說,單樁增大不僅僅是一個增量,更意味著相關配套的鉆孔、吊裝設備的進步,是一個國家橋梁綜合施工能力的重要體現。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所在的西堠門航道是進出寧波舟山港的海上黃金通道,每天過往200多艘3萬噸級集裝箱輪和散貨輪。航道內最大水深達到了93米,大于60米水深的寬度范圍達到了1公里。該大橋設計為主跨1488米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梁,采用雙線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合建同層布置,是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跨度公鐵兩用大橋。
李永旗介紹,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吸收了斜拉橋剛度大和懸索橋跨越能力更強的優點,在千米級大跨、重載橋梁中優勢尤為明顯,相較于單一結構橋型,在同等材料和工藝的情況下,跨度更容易做大,高鐵過橋的平順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這是世界上第二次在超過60米水深下打樁。”中鐵大橋院總工程師、浙江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總設計師肖海珠介紹,施工區域海況復雜,一年時間有100多天是6級大風,還存在深水、急流、海床裸巖等諸多不利因素。因此,建設者在兼顧抗水壓和鉆孔、吊裝設備極限等條件下,決定通過18根6.3米的直徑樁撐起大橋主塔,此次首根澆筑成功,為后續17根開挖、澆筑提供了寶貴經驗。
肖海珠介紹,此次嘗試帶動行業鏈條實現了6項創新:首次在鋼護筒埋設環節采用“錘擊初穩+分級分次鉆孔+分次錘擊跟進”工藝;與施工單位聯合徐工集團共同首次研制出與“6.3米超大直徑鉆孔樁”相匹配的超級旋挖鉆和超級回旋鉆;首次采用多導管同步灌注樁身混凝土工藝,成功解決了超大直徑鉆孔樁混凝土灌注等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