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以下簡稱“研電賽”)全國總決賽“研電之星”挑戰賽和頒獎典禮在 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禮堂舉行。
(資料圖)
本屆研電賽于2023年3月正式開賽。競賽共收到參賽作品超過6000件,?來自全國333所優秀電子信息類研究生培養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賽規模再創新高。在本次賽事中, 東莞理工學院隊伍表現出色,從闖入決賽的、來自全國134所高校的500余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了“研電之星”團體獎和兩個全國一等獎。校黨委書記成洪波在頒獎典禮上致辭,并為技術類競賽一等獎獲獎團隊頒獎。
東莞理工學院團隊勇奪“研電之星”
“研電之星”挑戰賽是本次研電賽的最高榮譽角逐。專家評委對從全國八個賽區中選拔出來的技術類競賽優秀隊伍進行兩輪評審,選出11支隊伍對“研電之星”開展爭奪。隊伍需現場進行公開路演,并接受線上參賽師生、現場參賽師生和專家的投票打分,總積分最高的前三名獲得“研電之星”稱號。
挑戰賽現場, 東莞理工學院“智能航行”隊和來自武漢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團隊同臺競技,從研究背景、創新點、應用前景等多個方面對作品“無人艇集群控制系統”進行了全面介紹。精彩的展示得到參賽師生和專家評審的一致認可,榮獲“研電之星”最高榮譽稱號。在“智能航行”隊隊長黃煜銘看來,這次獲獎是項目收獲的一次重要的階段性反饋,也鼓勵著團隊繼續沿著這個方向努力。他說:“希望我們的系統能夠落地,并得到廣泛的應用。”
8月12日晚,研電賽全國總決賽獲獎名單公布, 東莞理工學院“駕享無憂”隊和“智能航行”隊斬獲佳績,雙雙獲得技術類競賽一等獎。任斌、李廣明兩位指導老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學校獲得“優秀組織單位”。
一直以來,學校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構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共同體”,建設了一批高質量聯合培養基地。特別聚焦集成電路、工業軟件、新一代通信技術等重點領域,與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等緊密協作,扎實推進卓越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行動,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學校鼓勵研究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以賽促研,以賽育人,切實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近兩年,研究生獲得“互聯網+”“挑戰杯”“中國研究生創新創業系列大賽”等賽事獎項21項。2022年,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中榮獲1金5銀。今年,莞工首次參加研電賽。研究生院組建了26支隊伍,并通過組織校內賽,加強項目培育。經過華南賽區初評,選拔18支優秀隊伍進入華南賽區復賽。最終4支隊伍獲華南賽區一等獎,4支隊伍獲得二等獎,5支隊伍獲得三等獎,并有2支隊伍挺進全國總決賽。
賽事在莞工圓滿落幕
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丁文華點贊本屆賽事的參賽選手和作品。他表示,本次大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涌現了一大批有想象力、創造力的創新成果,展示了新時代研究生崇尚科學的求知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創新能力,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不斷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他希望,同學們可以擔起時代重擔,走在創新創造的前沿,肩負起強國建設的使命,將青春夢想融入到偉大中國夢中,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瑜對賽事情況進行了總結。本屆研電賽報名師生超過26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9000人,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參賽作品進一步聚焦核心關鍵技術,瞄準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經濟的需要,質量進一步提升,彰顯了研電賽的強大影響力,也體現了我國研究生科創報國的使命擔當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
成洪波表示,本次大賽落戶東莞,給了東莞理工學院展示和交流的機會。賽事期間,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真知灼見、參賽選手們的精彩表現、產科教的深度互動,都為學校進一步加快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深化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指導、增強了動力。學校衷心希望筑牢本次大賽搭建的橋梁,拓展協同創新平臺,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一起共享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戰略機遇、共挑產業科技創新時代重擔。
現場為在本次賽事中獲獎的各團隊頒發了獎項。本屆研電賽總決賽為期三天,來自全國各高校的隊伍在莞工同臺競技,各展風采,參賽的創新成果作品覆蓋工業、能源、交通、國防、醫療等社會生活多個領域。經過專家評審,全國總決賽共產生最佳團體獎1名,“研電之星”3名,技術類競賽一等獎108名,二等獎146名,三等獎167名,最佳論文獎27名,商業計劃類一等獎16名,二等獎28名,三等獎33名以及最佳路演獎、最具投資價值獎各4名。
賽事期間,還有投融早餐會、中國電子信息青年創新論壇暨東莞城市推介會、“潮流東莞·火柴盒”城市藝術TIME草坪音樂會等十余場具有東莞特色的專項賽事活動在莞工舉行,展現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共探東莞優秀人才培養交流平臺建設、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路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