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版面截屏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根乃生命之源,習近平總書記用“命根子”來強調保護耕地對維護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是站在筑牢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根基的歷史高度對耕地保護工作提出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苯鉀Q好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守不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就守不住糧食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守住了耕地紅線,初步遏制了耕地總量持續下滑趨勢,為維護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紅線的壓力還比較大、基礎還不穩固,耕地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這些都迫切要求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耕地潛能如今已基本消耗殆盡,現有耕地資源的空間格局也已成為耕地保護事實上的底線。但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踐中,有的地方以鄉村振興為名大面積發展農業設施,有的地方倡導全域旅游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有的地方自認為搞生態綠化有“尚方寶劍”甚至占用良田挖湖造景,這些都是在以各種名目、不同方式蠶食著寶貴的耕地資源。這樣東折騰一下、西折騰一下,18億畝耕地紅線很難保得住。
守住糧食安全的命根子,離不開法治護航,必須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源頭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用最嚴格的監管加強耕地用途管制、最嚴厲的處罰規范占補平衡、最嚴肅的問責控制建設占地,讓耕地保護制度“帶電”、措施“長牙”,把“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耕地保護不光數量上不能突破紅線,質量上也要持續提高,要量質并重。有的地方雖守住了數量紅線,卻在土地質量上做文章;有的地方甚至在耕地占補平衡上弄虛作假,搞“貍貓換太子”,占優補劣,表面看是實現了占補平衡,實際上卻為糧食安全埋下了隱患。耕地質量直接決定著農產品質量,守住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還必須全力提升耕地質量,通過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等措施,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設成為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高標準良田。
保護好耕地,關鍵在地方?,F在有的地方黨委政府在“以GDP論英雄”慣性思維影響下,為搞到建設用地指標,想方設法在耕地上動心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田就是農田,農田必須是良田。決不允許任何人在耕地保護上搞變通、做手腳,‘崽賣爺田心不疼’?!边@就要求在耕地保護上要多算大局賬,少打小算盤,為子孫計,為萬代謀,切實扛起耕地保護主體責任,絕不能在執行耕地保護制度上打折扣。同時,從國家層面要抓緊建立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形成耕地保護合力。
安不忘危,飽要慮饉。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面對新時代新征程耕地保護的艱巨任務,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準確把握量質并重、嚴格執法、系統推進、永續利用的重大要求,堅決守護好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