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白波 和冠欣
“我認為北京是一個非常國際化、多元化的城市,年輕人有很多機會發展自己的事業、興趣愛好和個人生活,因為北京提供了很多機會。像我喜歡練瑜伽和徒步旅行,有些人喜歡做生意,基本上所有的機會在這里都有。”來自以色列的史寶樂8月12日在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23“國際青年領袖對話”年度論壇上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說。
史寶樂是龍途國際目的地營銷副總裁,迄今為止已在北京生活了9年。他曾在以色列駐華使館負責推廣以色列旅游的工作,結束在使館的任職后,他決定留在北京。史寶樂說,在中國從事推廣國際旅游的工作,總是令他異常興奮。在北京的頭幾年,他也結識了很多朋友,會在空閑時間帶領大家外出進行徒步或攝影活動。“對我而言,職業發展和個人發展都在北京獲得很好的空間。”史寶樂說。
作為一位國際旅游從業者,史寶樂剛剛迎來了一個好消息。8月10日,中國文旅部發布了中國公民第三批出境團隊游國家名單,以色列等78個國家和地區在列。
“這對中國旅游市場來說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變化,讓中國游客有更多機會去其他國家游覽,并探索和了解新事物,中國的旅游行業也會產生更多業務。”史寶樂坦言,雖然面臨很多挑戰,但總的趨勢是“非常積極”的,“相信明年我們可以看到類似于疫情前的旅游統計數據。”
今年3月31日,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通知,恢復全國旅行社外國人入境團隊旅游業務。史寶樂說,在入境方面,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和北京學習、工作、旅游,在北京獲得的各方面體驗也會越來越好。國際航班目前還在逐漸恢復,自由行游客來中國前需要更好地學習使用中國的數字出行、支付和通信軟件,中國也需要進一步做好推廣。相信明年不僅會看到出境游方面的積極數字,也會看到更多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這將為國際交流和改善中國與各國的關系作出很大貢獻。史寶樂對前景感到十分樂觀。
史寶樂在以色列駐華使館工作期間,赴以色列的中國游客數量從每年4.8萬人增加到每年15萬人,增幅超過3倍。在中以兩國政府支持下,中國多地還開通了直飛以色列的航班。“我的工作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帶來了很多收獲和滿足感。就像我組織大家徒步旅行和攝影一樣,我的工作也使許多北京市民從中受益。”史寶樂驕傲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