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
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革命精神,推動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3年7月5日,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手拉手實踐隊前往始興縣馬市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是他們繼2022年在韶關烏石鎮順利完成“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后的又一次出發。
手拉手實踐隊員們于2023年7月5日抵達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
【資料圖】
一、黃田村調研
凝心聚力鼓干勁
7月6日,實踐隊到達黃田村,與黃田村黨支部書記劉明山以及村委會各干部進行座談。座談會上,大家就“三下鄉”的背景意義和目標任務等開展交流。黃田村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全力支持手拉手實踐隊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共同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隊員們紛紛發言表示,感謝村委會提供“三下鄉”社會實踐機會,一定會認真完成社會實踐工作,為鄉村振興貢獻微薄之力。
堅定信心,克難攻堅
在黃田村委會干部的指導下,實踐隊順利完成了2024年廣東省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分戶登記清單數據整理及農村自來水管網入戶受益戶名冊編制。
二、為夢想播種,為希望助力
為促進城鄉教育發展,提高農村教育水平,手拉手實踐隊在“三下鄉”活動中走進太平鎮社工站,開展支教工作。隊員們帶著滿腔的熱情和知識,用行動詮釋著對鄉村教育的關愛和支持,助力農村教育的蓬勃發展。實踐隊在去年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課程內容,提升培訓質量,共開設了普通話課、繪畫手工課、舞蹈課等課程,課程很受小朋友歡迎。
愛心匯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
三、探訪紅色基地記憶 重溫崢嶸歲月
手拉手實踐隊深入始興縣沈所鎮“戰時省委辦公舊址”——紅圍,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黨課教育之旅,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黨課學習活動。
帶隊老師朱光金強調:“如今的紅圍只剩下破舊的圍墻仿佛還在訴說當年在紅圍發生的故事,告誡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歷史和革命先輩的付出”。進入沈所紅圍,實踐隊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的紅色歲月。這里的紅軍指揮部、黨支部、紅軍學校等建筑物依然屹立,見證著革命先烈們的奮斗和犧牲。參觀沈所紅圍不僅僅是對文物的觀摩,更是對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奉獻精神的深入感受。
四、探先烈足跡,走紅色路線
紅色傳承經典,經典啟迪未來
為致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實踐隊決定前往八一村革命歷史展覽館進行參觀走訪。八一村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文化傳統,村內有省委機關舊址紅圍,省委地下交通站革命歷史陳列館、外營保衛戰革命遺址等紅色革命教育教學點。此行有幸邀請陳爺爺為實踐隊講解始興革命基地的革命文化與故事。陳爺爺作為義務講解員已近十年,獲“韶關好人”稱號,他多次為省市領導介紹八一村的革命事跡。在講解的過程中,講到革命烈士英勇就義的場景時,隊員們能從陳爺爺的表情動作感受到革命烈士的堅定意志和對敵人的不屑;講到地下交通站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以至被迫關閉時,能從陳爺爺的臉上感受到痛心與無奈。實踐隊相信,通過傳承紅色精神,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讓我們的民族更加自豪。
五、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長征精神
踏上紅軍足跡,感受長征風骨!手拉手實踐隊參觀了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見證了中國革命歷史中的偉大壯舉,深刻了解了長征精神的力量。
地處粵北的仁化縣,是粵湘贛“紅三角”核心區域、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重要經過地之一。在這里,實踐隊親眼目睹了紅軍戰士們的英勇事跡和他們在艱難環境下的堅韌精神。紀念館內陳列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通過這些展品,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了那段艱苦卓絕的長征歲月。
傳承長征魂 走好新長征 實現中國夢
六、看望老黨員
手拉手實踐隊前往馬市鎮黃田村、始興縣太平鎮,看望黨齡50年以上的老黨員,并為他們贈送了糧油等慰問品。在慰問過程中,隊員與老黨員親切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向他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送去溫馨的問候和真誠的祝福。
七、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攻堅手牽手,幸福家鄉心連心
為了確保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村委會帶領手拉手實踐隊深入到脫貧戶家中進行防返貧監測工作。這一舉措旨在幫助脫貧戶鞏固脫貧成果,提供持續的支持和指導,確保他們能夠穩定脫貧并長期擺脫貧困。村委會干部和實踐隊隊員通過填寫問卷等方式,了解到他們當前的生產經營狀況、收入來源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實踐隊結合實際情況,為脫貧戶提供了一些建議和指導,對政策進行進一步宣傳和解讀,讓脫貧戶充分了解相關政策和扶持措施,確保他們能夠享受到政策紅利。
八、暖心回訪、與愛“童”行
愛心匯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
手拉手實踐隊來到了烏石鎮展如村,對去年支教過的兒童進行入戶回訪和調研,深入了解兒童們學習生活、心理狀況,推進對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實踐隊隊員走訪了每個學生的家庭,與學生、家長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態。通過這次調研回訪,隊員們能感受到小朋友們在參加完上次的支教活動后,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活潑,善于溝通。看到去年的小朋友有了如此大的變化,隊員們都感到了無比欣慰和開心。希望此次回訪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鄉村兒童,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九、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致富渠道
在展如村駐場第一書記彭玲的帶領下,手拉手實踐隊來到韶關市曲江區烏石鎮展如村食用菌種植基地進行調研。當實踐隊踏入基地的大門,就聞到了迎面飄來的一陣菌香。在種植棚前,彭玲書記介紹了種植基地的建設歷程及現狀。以往村集體收入主要經濟來源是靠租金分紅和協調費,沒有經營性的收入,導致村集體收入薄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東莞企業主動對接村委會,根據展如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適合村發展的合作模式,建立了種植基地。在種植棚內,彭玲小心翼翼揭開蓋在孢子菌的布,她說要小心一點,不然風一吹孢子粉就會揚起來,就會導致菌棒經濟受損。據彭玲介紹,像展如村這樣的食用菌大棚幾乎遍布曲江各鄉鎮,例如大塘鎮湯溪村在東莞望牛墩、市委辦組團駐鎮工作隊協助推動下,投入鄉村振興專項配套資金及結對幫扶資金等共計43萬元,首期搭建三個標準香菇育種大棚,目前已實現銷售收入6.7萬元,實現產業良好開局和村集體增收效應,大大地帶動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十、南嶺紅沙漠的生態奇觀
手拉手實踐隊來到了黃田村南嶺紅沙漠參觀,南嶺紅沙漠是一個充滿魅力和神秘感的地方。踏上這片沙漠時,隊員們被無邊際的紅色沙丘所吸引。這些沙丘形成了起伏不定的形狀,給人們帶來了徜徉沙海的奇妙感覺。“南嶺紅沙漠”是由“南雄紅土層”構成的連綿起伏的紅色裸露丘陵,形似沙漠。在這片紅沙漠可以盡情享受滑沙的樂趣,感受風的呼嘯和沙的柔軟。
結束語
三下鄉活動,讓實踐隊能夠通過交流、學習和分享,找到更好的鄉村振興路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助力鄉村振興事業不斷蓬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我們的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