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在第27個世界濕地日,我國再新增18處國際重要濕地。其中一處就是位于湖北荊州公安的崇湖國際重要濕地。近日,記者走訪了這片新入選的美麗濕地,了解了她“蛻變”的前世今生。
恢復“百湖”原貌
草木茂盛、碧波萬頃,一片荷塘一望無際,幾只水鳥點綴其中,仿若一幅美麗的畫卷。當置身于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才能真正體會濕地之美、自然之美。然而在十幾年前,由于漁場無序養殖,這里一度衰敗成一片“臭水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位于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的崇湖國際重要濕地 中新社記者 陳溯 攝“常聽父親講,20世紀70年代以前,崇湖湖水清澈見底,甚至可以直接飲用。”今年52歲的屈長輝是地地道道的公安人,從他爺爺時,就依崇湖而生,從小在崇湖邊上生活的屈長輝對崇湖很有感情。20世紀90年代末,屈長輝進入漁場工作,當時不少漁場被個人承包。養殖戶向湖里大量投放飼料和肥料,再加上周邊生活污水和垃圾入湖,“那個時候崇湖水質開始變差,有些湖灣隔著數十米遠都能聞到臭氣,水鳥們也逐漸難見蹤跡?!?/p>
公安縣素有“百湖之縣”的美譽,而崇湖是公安縣的第一大湖,面對湖區環境日益惡化,政府開始尋求改變。
2008年起,在當地政府重視下,漁場出臺規定只能“人放天養”:可以放養魚苗,但不能投放飼料、肥料和魚藥,并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同時,漁場還積極與高校開展水產技術合作,發展循環水養殖,利用沉水植物和水生蔬菜等凈化水質。
2014年,崇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正式啟動,湖區全面推行“退漁還濕”政策。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下,恢復崇湖生態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當地還多方整合近3億元資金,對崇湖流域進行綜合整治。
2019年,屈長輝于2019年正式加入湖區的巡護隊,實現了從養魚人到巡護人的身份轉換。
“我現在日常的工作就是沿著湖區巡護,制止亂扔垃圾的人,巡查捕鳥的情況,加強對自然地保護。”屈長輝說,他和同事們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對濕地公園巡護4至5次,“現在崇湖的環境變好了,水也清澈了,鳥類也變多了,我們心里也感覺到欣慰很多?!?/p>
經過近20年搶救性保護,如今崇湖生態好轉,新增水域面積121.71公頃,總面積達1475.11公頃,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濕地率為99.52%,水生植物從初期353種增加到430種,鳥類動物從初期的131種增加至158種,黑臉琵鷺、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在崇湖畔安家。
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景色優美、水鳥豐富 主辦方供圖“綠水”帶來金山
如今的崇湖,不僅是一池綠水,帶來美的享受,更成為當地居民的金山。
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越來越多人走進崇湖,感受濕地之美。據介紹,崇湖國家濕地公園自2020年開放以來,節假日和周末日均客流量超過1000人次,已成為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帶動了當地旅游業快速發展。
“由于環境變好,游客越來越多,家鄉的發展空間更大了?!鼻L輝表示,他的妻子開了一家生態農莊民宿,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如今,崇湖國家濕地公園還積極與周邊社區聯合共建,持續開展多項環境整治工程。同時,依托崇湖國際濕地品牌,曾荷渠、界河渠等上游小流域治理將融入“生態+”模式,與各村鎮資源特色優勢有機結合,打造精致文旅產品,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生態采摘園、小龍蝦產業觀光園、田園森居景點等等多種業態,吸引游客紛紛前來游覽駐足。
公安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圍繞“水凈、村美、產興、民富”目標,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積極探索小流域綜合治理新模式,把濕地的資源作為政府的資產和市場資金捆綁運作,倒逼產業轉型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努力將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打造為平原區域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樣板。(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