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快看,這一串串西紅柿,有紅色、黃色,還有紫色的。”7月30日傍晚,在城固縣文川鎮聯合村的“農耕文化體驗園”里,一群小學生正在體驗采摘果蔬的樂趣,感悟自然生態的魅力。
該“農耕文化體驗園”是城固縣文川鎮聯合村于2022年建立,該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果蔬產業,在村級幫扶互助合作社20座大棚及60畝雜果園內種植了茄子、蟠桃、冰糖瓜、水果玉米、千禧圣女果、貝貝南瓜、羊角蜜等一系列“新精特”農產品。憑借本地自產的低成本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緊盯超市精品果蔬區良好的市場前景,不斷根據銷售情況調整發展面積。
“‘新精特’果蔬品種的引進、種植、培育和管理必須通過專業化作業才能長勢好效益高,我們結合專業所長,積極開展培訓指導,帶動了當地群眾的種植積極性。”城固縣農技中心派駐文川鎮聯合村第一書記劉琦介紹。
結對幫扶單位第一時間組織村經濟合作社和農戶開展培訓,講述每種果蔬新品種的育種、套種、授粉、施肥和滴灌方法。生產中,定期到田間地頭和果蔬大棚查看各類作物的長勢和溫度數據,耐心給管理人員指導生產中的每個關鍵細節。通過科學細致的管理,確保了每季農產品全部成活和優質高產。同時,還幫助村上注冊了“水晶鄉韻”“金秋鄉韻”等農產品商標,積極助力聯合村“新精特”農產品走品牌化銷售新途徑。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駐村幫扶單位及時推介該村的農產品,與附近的企業、商超聯系對接,提前簽訂合作供貨訂單,做到現摘現送,使這些本來要從外地批發購回的特色果蔬,縮短了供貨時間。在采購方降成本、供應方增收入的合作中實現了互利雙贏。截至目前,這些“新精特”農產品已發展面積近100畝,陸續為村上帶來20余萬元經濟收入。
“鄉村振興,產業是硬支撐。目前,聯合村已探索出了一條發展‘新精特’小眾農業產業,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這個發展方向,與休閑觀光、農事體驗和研學旅游等業態相融合,力爭開拓出一條農旅融合促進增收的新路子。”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嚴俊嶺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