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高溫下,他們堅守崗位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樊曦、王優玲
陳峰在項目現場指揮施工。 新華社記者 樊曦 攝
入夏以來,多地持續高溫。炎炎烈日下,許多勞動者頂熱浪、戰高溫,奮戰在戶外一線,用汗水和奉獻詮釋愛崗敬業精神。
山城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建設現場。25日中午,中鐵十九局項目負責人陳峰穿梭在各個工序之間,查看鋼筋綁扎質量、檢查橋墩支架體系搭建是否符合方案,盯守吊車操作是否符合規范……他身上的工服被汗水浸出了一層層白色的鹽漬。
工地上,最高峰時有六七十臺吊車,一千多人在各個作業面施工。“橋墩平均高30多米,最高處有70多米。梁體吊裝都是高空作業,安全要求高、大型設備多。不管天氣多熱都要盯守現場抓好安全生產,馬虎不得。”陳峰說,他負責的標段共有3站4區間,全長7公里,均為高架橋設計,工作一天下來要走上一兩萬步。
工作25年來,陳峰先后參與過北京、長春、洛陽等地地鐵項目建設。“工地上摸爬滾打慣了,只要工程質量有保障,熱點累點都不算啥。”陳峰說:“看著一條條地鐵線延伸向前,就是身為建設者最大的成就感。”
千里之外,平均深度80米的地下,廣澳港鐵路橋隧部控制性工程汕頭海灣隧道內,中鐵十四局的建設者們正在揮汗如雨。“這里空間密閉,大功率機械熱量不易散發,洞內長期高溫高濕。每天我們得往隧道各個作業面運送近30噸冰塊降溫,確保施工不受影響。”中鐵十四局項目現場副經理鄭道明說。
汕頭海灣隧道全長9965米,是國內首條客貨共線的鐵路海底隧道。面對隧道穿越多條破碎帶,易出現圍巖突變、爆破震動突泥涌水等施工難題,隧道施工現場300余名工人分爆破開挖、初期支護、仰供二襯等班組緊密協作,24小時全天候循環推進隧道施工,確保項目建設高效穩步推進。“辛苦歸辛苦,可大家都很默契,受了這份辛苦就要把活干好。”鄭道明說。
24日上午,北京延慶區重大民生工程中建三局延慶區小營村、石河營村棚戶區改造項目工地上,戶外溫度突破40攝氏度,焊工靳魯兵手中的焊槍蹦出四射的火花。防護面罩后面,靳魯兵臉上滿是豆大的汗珠。
“今天我要把車庫入口處的止水鋼板全部焊接完畢。焊接點的溫度高達1000攝氏度以上,加上近日高溫,焊接速度比平時慢了不少。”靳魯兵說,焊接止水鋼板是車庫入口防水工程的關鍵節點做法,也是混凝土澆筑前不可或缺的工序。“棚戶區改造能改善兩個村子四千余村民的居住條件,我干好本職工作,受點熱、吃點苦,心里卻很滿足。”靳魯兵說。
“注意對軌要標準、端面溫度控制在600到800攝氏度,遠離高溫焊縫,確保作業安全……”24日早8點,在位于河北衡水的邯黃鐵路維管段作業現場,中鐵十六局集團鐵運公司邯黃鐵路指揮部技教室主任馬位寧擦了擦額頭上的汗,一邊干活一邊給新來的技師講解作業注意事項。
今天他們的任務是在150分鐘“天窗點”內,完成邯黃鐵路阜城東站傷損鋼軌、轍叉心的更換作業及鋼軌鋁熱焊接。耀眼的陽光與焊接的弧光交織下,實測鋼軌溫度很快接近60攝氏度。伴隨著機具的轟鳴聲,汗水順著作業人員們黝黑的面頰一直向下流。一頂草帽、一瓶“小可樂”——藿香正氣水,正是他們酷暑時的標配。
“在我們的保障下,管段內線路、橋梁、路基設備及附屬設施已經安全運行近十年。再熱再累,我們都將站好崗履好責。” 馬位寧說。
靳魯兵在施工現場工作。 新華社記者 王優玲 攝
天氣炎熱用電吃緊,正是電力工人最為忙碌的時候。24日一大早,在陜西咸陽市三原縣崔礦小區,國網咸陽供電公司配電檢修班班長李奇峰和工友們開始對小區展開電氣火災隱患排查。
“天氣熱電網負荷大,電力線路絕緣容易老化,開關接點也會發熱,容易引發電氣火災事故。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望聞問切+儀器測量’等方式,全面排查小區電氣火災隱患,確保隱患排查不留死角,確保安全供電。”李奇峰說。
崔礦小區是李奇峰和工友們排查的第62個居民小區。為了詳細摸排各小區低壓配電設施、配電站房、電纜通道等配置分布情況,李奇峰帶領技術骨干駐扎一線,與工作班成員加班加點對小區電力線路、設備接點開展紅外測溫和局部放電。
“人活著,總要有點價值追求。作為一名電力工人,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和百姓滿意用電,就是我們的價值。”李奇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