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中國海洋學會發布2022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大連理工大學“污損生物對養殖網箱動力環境影響機制及其防控技術”項目和“深海礦產混輸智能裝備研制與海上試驗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榮獲2022年度海洋科學技術一等獎。
由建工學部港航與海洋工程學院趙云鵬教授牽頭完成的“污損生物對養殖網箱動力環境影響機制及其防控技術”項目,實現了網箱養殖業污損有效防控,對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該項目建立了生物附著網箱動力環境分析理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污損生物對網箱荷載影響的量化算法,突破了污損生物影響下網箱結構安全設計技術;開發網衣附著程度快速識別的數字孿生系統,首創基于水下機器視覺的網衣污損智能檢測方法,檢測效率較傳統人工檢測提升80%以上;揭示不同防污劑間的協同防污機制,發明了網衣本征防污技術,系統開展了漁用高性能繩網開發與應用,產品性能優于國際標準指標。構建海水網箱多元協同防污技術體系,實現對養殖網箱污損生物的有效抑制,大幅提升了網衣防污的廣譜性和有效周期。該項目在工程分析理論、智能檢測方法、網衣防污技術、協同防污體系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實現產業示范。項目成果獲國內外權威學者的正面引用和評價,納入國家標準和中國船級社《海上漁業養殖設施檢驗指南》,獲自然資源部、中國船級社等企事業單位廣泛應用,應用單位累計新增產值達46.7億元。
由運載學部船舶工程學院鄒麗教授牽頭完成的“深海礦產混輸智能裝備研制與海上試驗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對于我國開展深海礦產開發和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戰略和現實意義。該項目針對深海采礦混輸系統面臨的復雜內外流動下的堵塞和損傷機理、裝備優化設計和智能化、智能混輸系統海試裝備等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資助下,通過科研團隊多年系統化的科研攻關,在深海采礦相關的理論方法、技術和裝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主要的科技創新點包括:創建了復雜環境載荷下深海礦產混輸裝備性能預報與總體設計關鍵技術;創新研制了高可靠性泵管系統裝備和智能化的狀態監測與調控系統;創建了集“海洋動力環境保障-系統快速布放-回收”于一體的深海礦產混輸系統安全高效海試技術體系。科研團隊在南海成功組織實施了深海礦產混輸智能裝備系統“長遠號”的500米海上試驗,該裝備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我國深海礦產混輸智能化裝備技術的重大突破。本項目所開發的固液兩相混輸流動計算方法、采礦混輸泵多參數優化設計及智能調控技術、管道動力響應預測及優化設計方法、海洋裝備水動力計算方法等研究成果被多家工程單位和研究院所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據悉,2022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共52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33項,海洋優秀科技圖書35項。(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編輯:于舒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