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丁憶民博士在第十五屆“管理學在中國”年會上以“大學的責任:構建社會產業發展共同體”為題,專題分享了西浦在以推動區域社會產業發展為目的、扎根生態,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發展的創新模式實踐探索。
西浦新實踐著力圍繞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戰略(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和一個關鍵領域(材料),構建四個西浦慧湖創新聯合體。
(相關資料圖)
其中,于2020年成立的西浦慧湖藥學院經過兩年多探索,已取得令社會矚目的成績。記者于近日專訪丁憶民校長,深度解析西浦慧湖藥學院的創新發展模式和西浦在促進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對大學責任和功能的創新探索。
記者:西浦慧湖藥學院(以下簡稱“藥學院“)作為西浦“大學-社會-產業”融合的3.0模式的旗艦項目,它在西浦整個教育戰略布局中具有怎樣的定位?
丁憶民校長:首先,西浦慧湖藥學院是呼應蘇州打造“中國藥谷”戰略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們以此來對標,希望把它建成一所獨具特色、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新型藥學院,助力蘇州建成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地標。
同時,從西浦本身發展的戰略來講,我們希望西浦慧湖藥學院能夠充分融入產業、積極參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去探索和形成一個關于未來大學如何營建新型“大學-社會-產業”共生共享生態的實踐模式,從而為西浦第二個15年的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板。
記者:藥學院成立兩年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從已有的實踐來看,您認為藥學院在與產業的互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哪些具有樣本意義的經驗?
丁憶民校長:首先,在實踐當中,我們把這個戰略意圖深深地嵌入到整個運營當中——這個意義比較重大。
具體來說,我們構建了兩個外部咨詢委員會。一個是國際學術咨詢委員會,今年疫情過去了,我們正在加速籌備。另一個是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我們賦予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十分重要的功能定位,希望通過它能夠在學院的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核心職能領域建立并保持與產業之間的強粘性。
在藥學院成立之前的可行性調研、論證及早期規劃階段,我們就開始建立并深化我們與生物醫藥產業的聯系。藥學院的發展規劃,包括專業的設置、內容和實施過程,科研的發展規劃、合作領域和模式等都會通過這個委員會,請產業界的專家來把脈。
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機制把產業的迫切訴求和資源導入到整個學院的運營中去。我們的專業,即使名字和其他藥學院一樣,但我們的專業內容以及教育過程應該都是重塑過的。這樣,我們才能夠去培養順應現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亟需的復合型、高適應型產業精英人才??蒲幸彩侨绱?,我們跟產業界人士共同探討現階段產業發展當中亟待突破的技術難點、痛點和前瞻性技術路線,回應他們對基礎研究的訴求,以此來調整和提升我們的科研方向。
記者:產教融合當中,普遍的一個難點就是如何激發產業投入和參與的積極性。正如您剛才講到的,西浦慧湖藥學院的模式成功與否,產業的參與程度和質量至關重要。在藥學院的實踐探索中,西浦如何調動產業投入的積極性?
丁憶民校長:任何可持續的合作關系都要有構建共贏的價值取向。
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很好的規模。2021年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突破了1150億,獲批創建國內第一個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
在我們藥學院旁邊就是生物醫藥產業園BioBay,集聚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還有多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整個蘇州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也比較迅猛。所以,整個產業對于藥學院,尤其是能夠對標國際領先的藥學院的訴求和期許也是比較強烈的。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我們相對能夠很容易地找到與產業之間的共同價值點。
也就是說,現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技術難點、痛點,都對大學的應用研究及相對應的基礎研究有所訴求。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主動地融入到產業中去,與產業中的人共同研討、協作,來開展我們的科研,尤其是應用型的研究。
在藥學院成立的兩年多時間里,我們已經跟若干企業以多種形式開展了合作,比如共建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聯合人才培養等。到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4個校企聯合實驗室、與40多所生物醫藥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達成了5000多萬橫向科研合作項目,并且,我們已經成立了西浦慧湖藥物分析檢測中心。
另外還有一點我認為很重要,從藥學院成立前的調研溝通開始,我們就反復強調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要樹立產業責任的意識。事實上,在這個區域內所有的企業都應享有我們整個區域產業發展的紅利,都有責任去營建這樣一個共生共享共贏的產業生態。
記者:從您的回答中,我們有一個特別強烈的感受,即西浦要創辦這樣一個新型的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藥學院,與蘇州的產業戰略尤其是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大勢密不可分。
丁憶民校長:對。事實上,西浦在第二個10年的節點上,也就是2016年的時候,我們基本上確定了大學新10年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國際化,我們要繼續深化國際化。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從戰略、治理、運營各個方面都需要突出創新。
第三個關鍵詞是產業互聯。從2016年到現在,關于這件事怎么做,我們也越來越清晰。目前,我們基本確定的是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西浦的整個發展,特別是教育和科研,都會緊盯蘇州工業園區的三大產業戰略,即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
在具體的實踐方案上,在條件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基本的形式會采用一個產業領域建立一個相對應的產業學院,從而去呼應該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訴求。第二是以新型研發機構標準建立若干研究中心,圍繞各自產業發展的核心應用技術的難點、痛點以及未來的趨勢組織科研;第三,對于新興技術的發展來說,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孵化平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元素。我們會攜手地方政府,對這些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公共服務平臺進行科學布局,作為產業生態的催化劑、粘合劑和促進器,去助力營造一個更為豐富健全的產業生態。
這是我們實踐方案中核心的三大板塊,也是一個長期地、分步走的發展計劃。
記者:這個計劃和方案也正呼應了您講到的西浦作為大學的三個核心功能,即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在社會服務領域,政府也承擔很多公共服務的功能,那么,我們大學所提供的社會服務相對于政府的公共服務有哪些特點?兩者如何能夠優勢互補,為產業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軟環境?
丁憶民校長:對于大學所能夠和應該發揮的社會服務功能,我們也做了重新的梳理,以此來明晰大學在一個特定產業生態營建中自身的使命和責任。
以藥學院規劃的藥物檢測服務平臺為例,藥學院擬在未來3-5年發展成為擁有學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50%, 碩士和博士生占50%)、國際化高水平教研人員200余名、專業實驗技術人員80余位的國內一流藥學院——這種規模和高質量的人才聚集為藥物檢測服務平臺提供的高水準專業支撐是其他形態的平臺所無法比擬的。
正如我們此前所反復強調的,西浦具備清晰的戰略定位,對產業生態發展秉持堅定的責任和使命,并且一貫以創新引領、推動戰略指引下的實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并且期待西浦在社會服務和提升產業軟實力方面做出新的、獨特的貢獻。(記者:寇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