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第三屆“四川杰出人才獎”頒獎儀式在成都舉行,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陳躍教授榮獲第三屆“四川杰出人才獎”,為學校首個獲得該榮譽的個人。
據了解,“四川杰出人才獎”是我省人才最高榮譽獎,主要表彰在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系統性、創造性研究成果,在業內享有良好聲譽、得到廣泛認可,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以及在其他有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創新,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員,本次該獎項共14名獲得者。
陳躍,一個研造用“核武器”祛除病痛、救死扶傷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帶領下,學校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從曾經的“豆芽”學科發展為國內一流學科,并向著“建設國際一流的核醫學科”不斷邁進;他帶領實驗室科研團隊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省部級課題等共計20余項,將學校附屬醫院核醫學科打造成了區域影響力最大的專科,且已經連續七年獲得復旦大學最佳專科排行榜西南區第二名;位于全球核醫學最活躍的機構第三名、發表SCI論文全球核醫學第三名;陳躍教授個人位于全球核醫學最活躍學者第二位……他們一步步走來,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1974年,瀘州醫學院專科學校附屬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前身)新建同位素室,意味著醫院核醫學科才開始起步。然而,這個新興的醫學高端領域,卻面臨設備奇缺和人才匱乏的窘境,因長期“門前冷落車馬稀”,科室“經營慘淡”,許多醫生選擇另謀他路,而他卻毅然選擇跨進“核醫學專科”大門,這一進門就是30多年。
長期以來,國內放射性核素方面的藥物,大部分依靠進口,價格高昂,容易被對方卡住“脖子”。同時,放射性核素藥物在運輸過程中還會發生衰變,造成藥物成本進一步提高。在國家大力提倡自主供給的背景下,陳躍團隊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合作,根據合作雙方意愿和患者需求,助力國產化突破,消除對進口藥物的依賴,持續推動放射性核素藥物國產化。
2015年,西南醫科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和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共同簽署了“核醫學研發轉化中心組建與合作協議”,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77Lu標記藥物臨床應用,并于2018年開展68Ga臨床轉化、2019年開展177Lu臨床轉化、2021年開展225Ac臨床轉化并自主研發創新性核藥——68Ga/177Lu-TBM、2022年開展國際首例225Ac-DOTATATE治療嗜鉻細胞瘤,并聯合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全國首批、西南地區首例釔90微球治療肝癌。
2023年1月,四川省率先承接落實國家醫用同位素規劃,多部門聯合出臺《四川省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聚力推動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核醫學將迎來快速發展的巨大機遇。
對于核醫學的未來,陳躍教授將帶領團隊立足臨床需求,在核醫學研究領域不斷推出新成果,打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核醫學瀘州現象,為全國乃至國外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核醫療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