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10日,四川農業大學第十八屆“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倹Q賽在成都校區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張強,校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錦秀以及教務處、學生處、研究生院、校團委等部門負責人、10名學院相關專業學科教授和4名國家科創大賽專家擔任評委,線上線下8000余名師生觀看比賽。
大賽設自然科學學術論文、科技發明與制作和哲學社會科學調研報告三個組別,吸引全校4500余名同學、400余個作品參賽。經學院推薦、校賽復賽和半決賽的層層角逐,最終35個項目進入全校總決賽的舞臺。
經小組賽和挑戰杯爭奪賽的激烈比拼,最終來自信息工程學院的《育鴨有道——雙碳背景下基于云邊協同的養鴨場智能監測平臺》斬獲“挑戰杯”,同時獲評最具創新獎、最佳人氣獎;來自動物科技學院的《一站式大數據豬育種服務系統》、管理學院的《為何“說一套,做一套”——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意愿及行為悖離分析與對策研究》和《“雙碳”目標下合作社全鏈條社會化服務何以助推農戶低碳農業生產技術采納?——基于四川省837份柑橘種植戶的調研》獲評“優勝杯”?!队営械馈p碳背景下基于云邊協同的養鴨場智能監測平臺》《水稻重大病蟲害智能監測與預警研究》《大豆種質資源的智能化鑒定方法與裝備》《“雙碳”目標下合作社全鏈條社會化服務何以助推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基于四川省836份柑橘種植戶的調研》和《為何“說一套,做一套”——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意愿及行為悖離分析與對策研究》5個作品獲評特等獎;《三健行——魚健康水健康生態健康高品質鱸魚養殖體系的構建及推廣應用》《粉末狀有機肥精量深施一體機》《“一肩挑”背景下村級權力監督:困頓與提升》等14個作品獲評一等獎。
比賽采公開答辯的方式進行,參賽團隊通過PPT講解、視頻等方式從立項背景、實踐過程、創新意義和作品成果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展示。“技術成功解決了障礙追蹤、小目標識別等難點,不僅成本低,還可推廣至其他家禽物種。”育鴨有道團隊在提高準確監測率的同時,滿足了養殖企業和普通農戶“用得起,用的好”的需求;“團隊相關成果發表SCI/SSCI 6篇,提出的“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意愿與行為悖離對策與技術推廣應用實現機制”被四川、河北等地10個地方政府采納,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參考。”農戶綠色生產團隊利用社會實踐開展科研探索和社會調查,走訪3縣27村540戶農戶,通過科學分析和研究破解了農戶綠色生產“高意愿,低行為”困境,對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研發出的超親水-超疏油海綿,空氣疏油角高達157o、循環20次后油-水分離效率仍保持在92%以上?!庇腿杏杏鄨F隊基于仿生原理,攻克空氣中超疏油材料的制備難題……。各參賽團隊的出彩表現獲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和校內外評委的一致認可。
“從今天的作品中,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了農業大學對社會的關注、對三農的情懷,這充分展示了川農大的學科特色和學校在學科育人方面的優勢”。國家科創大賽導師丘錫彬老師對參賽項目進行了點評。同時,他還為作品的進一步優化提升提出具體建議:緊貼國家需求、體現實踐參與度和重視學科交叉融合。
張強教授向積極參加賽事的老師同學們和長期以來對學??苿撡愂碌慕o予大力支持的校內外專家評委表示感謝,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參加課外科技學術活動的氛圍逐漸形成。一個好的選題到形成好的項目作品需要持續的打磨和提煉,他肯定了各參賽團隊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了較大的進步。針對大賽未來發展方向,他提出:一是作品要聚焦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需求,找準技術核心,解決生產當中的實際問題;二是要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好的選題和作品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傳承和沉淀。
頒獎環節,張強為獲得“挑戰杯”作品頒獎,楊錦秀、曹三杰和李廷軒分別為獲得“優勝杯”作品頒獎,李靜波、劉思麟分別為“最具創新獎”“最具人氣獎”作品頒獎。
據悉,校團委始終堅持持發揮科創育人功能,依托“挑戰杯”“創青春”等科創賽事組織,構建“賽-育-訓”科創實踐育人模式,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思、思中創”,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科創實踐能力。接下來,校團委將開設省賽備賽營、“優+”菁英科創班,分別從作品內容、團隊素質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指導,力爭省賽國賽好成績。(作者:孫曉宇 關子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