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與環境校級研究中心發布2022年項目成果匯編,集中展示了中心過去一年的優秀實踐與成果。研究中心匯編匯總并介紹了研究類、申報獲評類、期刊發表類和報告類共8個項目的主要科研主題和成果,通過多樣化的成果產出逐步探索擴大社會影響力的長效機制。
【資料圖】
閱讀全文,了解相關科研成果:
一、研究類
蘇州低碳研創園項目
合作單位:蘇州長光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項目由UES和本地企業合作開展,并集聚了國內外專家力量舉辦研討會議,推動校、企、研、政、社交流,探討低碳前沿問題與在蘇州的實踐暢想。研究圍繞低碳“生活、生產、生態”理念,通過發揮高校研創和社會資本資源和力量,依靠低碳前沿研究和創新技術帶動,策劃構建集“宣傳教育+技術創新+研創平臺+更新示范”功能于一體的新型低碳科技創新產業園區,推動低碳發展的模式創新和實踐應用,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戰略目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效率研究
合作單位:蘇州市吳江區水務局
項目對已實施污水處理提升的村莊進行系統研究,通過對污水處理效率的評估、不同處理技術效果對比等方式,提出建議實施的村莊尾水資源化利用途徑。
智慧水務信息化應用
合作單位:蘇州市吳江區水務局
項目通過構建算法模型、神經網絡模型、模型調試和算法優化等方法,對元蕩湖區域水質進行檢測,并提出治理路徑和策略。項目成果可實現與蘇州水務局智慧水務平臺的對接,模擬將來水質情況,預測水質問題。
西交利物浦大學規劃教育改革:國土空間規劃轉型下的探索
合作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
由西交利物浦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系的陳冰老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基于對本校規劃教育的案例研究,探討規劃實踐與規劃教育的關系,重點關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對規劃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環境(和技術)以及評價方法等方面的影響。通過半結構化在線訪談,研究收集不同規劃教育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和建議,旨在綜合系統地探討中國的規劃教育改革,并為下一階段西交利物浦大學及其他院校的規劃教育改革提供參考和依據。
二、申報獲評類
《未來蘇州——國際視角下的蘇州城市規劃與運營》
“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獎
合作單位:蘇州市發展規劃研究院
本書由聯合國人居署高級顧問章興泉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為書作序,集結了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十多位學者和研究團隊及蘇州市發展規劃研究院專家們的前瞻研究成果。采用國際本地思維 (GLOCAL),基于對蘇州發展的理解和國際經驗的對比,展望了未來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旨在中國城市發展翻開新篇章的關鍵時期,從戰略、政策和設計等方面,圍繞智慧城市治理、宜居住房規劃、可持續城市交通以及數字經濟發展等十多個主題開展了前瞻性的研究。探路蘇州的自我提升和超越,并為探索未來發展這一復雜命題提供新的角度和路徑。該書出版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被逐步收錄入全國主要圖書館,并得到江蘇省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的肯定性批示。
三、期刊發表類
《國際知識轉移視角下的跨區域飛地合作
——蘇州工業園區從飛入到飛出的知識轉移和迭代》
發表刊物:《城市發展研究》
CSSCI、CSCD拓展版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刊
復合影響因子(2022):3.762
“飛地經濟”已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跨越行政區域,面臨著制度環境、發展階段、條件和經驗等各種差異,如何保證合作的意愿和成效挑戰巨大。盡管飛地的組織形式多樣,其前提是互補合作,而有效和持續的知識轉移是關鍵所在。基于兩者的內生理論聯系,UES研究團隊構建了適用于“飛地經濟”的知識轉移分析框架,并以具備飛入地與飛出地雙重身份的蘇州工業園區為例,從轉移情境、主體特征、知識屬性、交流媒介四個方面解讀這兩次合作中發生的知識轉移,比較和總結影響其轉移和迭代的因素。提出明確知識價值和轉移成本的重要性,并從提高主體積極性與轉移能力、注重知識顯性化與多元化的轉移方式、樹立全周期理念以及完善退出機制等方面,為高效可持續發展飛地經濟探路。
四、報告類
雙碳背景下中英綠色建筑改造產業研究
合作單位:英國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英國加速氣候轉型計劃(UK PACT)
在英國駐華使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和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等共同支持下,UES組織中英專家小組研究完成了《中國綠色建筑改造和英國商業案例報告》,并在“雙碳背景下中英綠色建筑改造產業分析及合作機遇分享會”中發布。從政策環境、地域城市、改造類型、市場需求等多角度分析了雙碳目標下的中國綠色建筑改造市場轉型的重點和難點,并從發揮政府和市場雙向驅動,發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動態協調機制,以及深化國際合作方面提出務實政策工具和商業模式建議。
蘇州工業園區農業發展現狀調研
合作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傳統農業逐年收縮,為深入分析園區農業的現狀、潛力及問題挑戰并為農業功能定位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園區經發委特委托UES組織國際化團隊,開展園區農業發展調查研究。研究提出,以城市現代農企為載體的“都市農業”模式可改變農業現代化資源結構性短缺的核心矛盾,并從規劃編制、權責梳理、行動網絡構建等多方面對園區的農業管理體系和產業發展提出建議。(供稿:西浦城市與環境校級研究中心 編輯: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