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安徽理工大學張弓教授科研團隊研發出“核磁兼容型腦PET”及“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統”兩項高端腦部成像醫療設備,兩款設備融合了新型無液氦磁體、新型線圈以及新型晶體等多種新型技術,打破了國外對相關成像技術的壟斷,解決我國大型腦部影像醫療設備的“卡脖子”問題。設備已在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合作進行的術中磁共振引導下的動物腦電極植入手術實驗中運用,實驗順利成功驗證了系統的可靠性。實驗成果以《First ground-based ,high-field ,cryogen-free, mobile 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學校署名第一完成單位。
“核磁兼容型腦PET系統”可在臨床癥狀顯現前檢測到腦內淀粉樣斑塊,提前5~10年發現阿爾茲海默癥的微小病灶,為醫療和營養干預阻止或延緩病發提供科學依據。據悉,該套全球首發的核磁兼容型腦PET設備可以與核磁設備兼容,同時對腦部進行PET和MRI掃描,與全身PET/CT系統相比,腦部PET系統的空間分辨率和靈敏度更高,能更為精準地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標志物,顯著提高了阿爾茲海默癥的早期篩查的準確性。
核磁兼容型腦PET系統
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統解決了傳統神經外科手術中醫生需要憑借術前診斷成像來指導手術進程和主觀判斷手術結果的問題,顯著提高了神經外科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該套系統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市場壟斷,解決了相關產品對醫院手術室改造成本高,運行維護成本高,系統安裝調試時間長等難題,具有較強的國產替代市場價值和潛力。
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系統
張弓教授團隊研發的“核磁兼容型腦PET”和“新一代術中磁共振成像系統”,填補了我國高端影像設備在腦科學研究領域的空白,同時推動了國產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在智能制造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撰稿:醫學院 穆敏 編輯:宣傳部 施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