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由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所長魏育明教授為首席專家主持的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種重大科技專項“綠色高效小麥重大新品種培育”的2022年度總結交流會在成都校區召開。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重大專項處一級調研員鄒軍蒞臨指導,生物育種專家組組長、副校長劉登才教授參加會議。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和農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生核所、綿陽市農業科學院、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南充市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天宇種業優先責任公司、四川臺沃種業有限責任公司10家參與單位主研人員出席會議。
魏育明對項目2022年整體進展和取得的成果進行了介紹,4個子課題負責人就承擔任務進行了匯報。2022年度,項目嚴格按照設置研究內容和目標任務開展相關研究工作。聚合和組裝來自3個近緣種、4個地方品種和3個育成品系的12個Yr抗條銹病基因,創制了一批攜帶多基因的全生育期持久抗病新材料,實現了條銹病抗性基因利用的多樣化。通過外源基因聚合組裝,創制了赤霉病抗性、重金屬低累積等綠色新材料。選育苗頭性小麥重大新品3個,國審品種1個。新品種在保持高產基礎上,具有兼抗多種重要病害,氮磷養分高效,抗穗發芽和優質等綠色高質高效性狀,為四川小麥綠色高效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針對我省及長江流域日趨嚴重的稻茬小麥播期濕害難題,研發了“稻茬小麥免耕帶旋播種技術”和“西南冬麥區小麥綠色豐產栽培技術”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部全國主推技術和四川省主推技術,新技術可提高播種效率50%以上,出苗率20%,增產10%-20%,節支增效30%以上,充分發揮了品種的生產潛能,為我省小麥綠色高效生產提供核心技術支撐。依托建成的6個示范基地,將新品種與新技術相結合,在成都平原區、川中丘陵-平原過渡區、川北丘陵區、川東北丘陵區等我省不同生態區進行示范推廣,畝增產50-120公斤,畝節本增收合計200元以上。專項的實施,極大提升了種麥效益,為推動我省小麥產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對照年度任務目標,本年度全面完成各項考核指標。
劉登才強調,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生物育種專項,項目聚集解決小麥綠色高效生產中的關鍵問題,規模體量大,要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楊武云副院長、四川省種子站梁南山副站長、四川農業大學周永紅教授等組成的咨詢專家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數據資料和質詢提問,對項目整體執行情況和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并一致認為項目組嚴格按照考核要求,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和技術優勢,在綠色高效新材料創制、新基因發掘、新技術體系建立、重大品種選育、生產技術研發以及推廣應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同時,考評組對2022年項目組工作情況提出了針對性、建設性意見,并就項目組今后工作方向與工作重點提出了建議與期望。
鄒軍充分肯定了項目組2022年度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對團隊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強調,四川是農業大省,保障糧食安全是根本,重大專項要注重新材料創制、新品種培育、新技術突破和新成果應用,解決重大民生需求。(作者:馬建 刁圣軒)